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09672
大小:309.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20
《,-二氮杂芴的三核ru(ii)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4,5-二氮杂芴的三核Ru(II)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摘要钌(II)多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促进了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等好几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并将继续在光化学、光物理、电化学、光致电化学、化学荧光、电子荧光、电子和能量转移及非线性光学等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还可将其应用于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和分子标定。合成了三足配体2,2',2"-三[4-(4,5-二氮杂芴-9-肼基)苯亚甲基乙氧基]胺(L)和相应的配合物[(bpy)6L(RuII)3](PF6)6(Ru-L)。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包含一个基于Ru(II)中心的可逆氧化过程和三个基于配体的还原过程。利用
2、紫外-可见电子吸收和发光光谱对所合成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该配合物在410nm显示特征的金属-配体核移跃迁吸收峰,在582nm处有特征发射峰。4,5-二氮杂芴酮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配合物的配位场,使这些配合物显示出与母体Ru(bpy)32+配合物不同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具有潜在的光致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研究价值,为合成优良的光致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的钌(II)多吡啶配合物提供了一些有用信息。关键词:三核钌(II)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光光谱;电化学19Thestudyandpropertiesof4-2n-heterocyclicfluorenet
3、hreenuclearRu(II)thanpyridinesynthesiAbstract:Tripodalligand2,2',2"-tris[4-(4,5-diazafluoren-9-ylhydrazinyl)methylenephenoxyethyl]amine(L),andcorrespondingRu(II)complexes[(bpy)6L(RuII)3](PF6)6(Ru-L)havebeensynthesized.CyclicvoltammetryofthecomplexcompriseoneRu(II)-centeredreversibleoxida
4、tionandthreeligand-centeredreductions.PhotophysicalbehaviorsareinvestigatedbyUV-Visabsorptionandluminescencespectrometry.Thecomplexdisplaymetal-to-ligandchargetransferabsorptionataround410nmandemissionataround582nm.Keywords:TrinuclearRu(II)Complex;UV-VisAbsorption;Emission;Electrochemist
5、ry19目录1引言11.1目的及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3研究思路及方法21.4本论文创新点22理论依据22.1金属配合物的形成原理及特点22.2.1金属配合物的分类及用途32.3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42.3.1电子转移基本理论42.3.2能量传递基本理论52.3.3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研究方法52.4钌(II)多吡啶配合物的性质及研究52.4.1钌(II)多吡啶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52.4.2钌(II)多吡啶配合物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的原理62.4.3钌(II)多吡啶配合物的光学性质63实验部分63.1测试仪器及试剂63.2配体L及其钌(II)配合
6、物的合成与表征73.3结果与讨论83.3.1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83.3.2配合物的发光性质93.3.3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113.4小结124展望12参考文献13191引言1.1目的及意义光诱导分子内和分子间电子传递和能量转移在人工光合成、光催化、分子信息等领域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1-3]。由于钌(II)多吡啶配合物丰富的光化学、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4-10],因此,钌(II)多吡啶配合物及其衍生物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促进了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等好几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并将继续在光化学、光物理、电化学、光致电化学[11]、化学荧光、电子荧光、电子和能量转移
7、及非线性光学等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还可将其应用于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和分子标定。本论文设计、合成4,5-二氮杂芴的三核Ru(II)多吡啶配合物,从而为寻找出优秀的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新体系,发掘出钌(II)多吡啶配合物在电子转移与能量传递推广应用提供一些基础数据。1.2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过渡金属配合物所表现出的丰富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使其在发光传感器、生物探针、能量转移与电子传递及新型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钌(II)多吡啶配合物是研究较多的一类。自从1971年Gafney和Adamson首次报道了Ru(bpy)32+的电子转移冷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