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壮乡彩调“魂”--江波访谈录江波(以下简称江)先生是广西彩调团创始人之一,曾先后任该团导演,副团长,顾问.他从事彩调艺术事业50多年,执导,创作,改编彩调大小剧目数十个,其中((t-n打j鸟》《龙
2、女与汉鹏》《假报喜》《阿三戏公爷》等一批剧目已成为彩调剧的经典代表作品;曾参与改编,导演着f名歌舞剧《刘三姐》;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受广西宜州市文联的委托.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宋安群f以下简称宋1于2003年l2月14日,28日两次对江波先生进行了采访.下面是访谈f记录.宋:江老师,几十年来你一直活!跃在彩调艺术领域,为我们国家这{门重要的地方剧种做出了无与伦比J的贡献.众所周知,你搞彩调是从宜州起步的,宜州人为此也津津乐道,引以为骄傲.这次.宜州市文联主席谢树强委托我对你进行一次采访,}并嘱我一定
3、要写成一篇访谈录在《宜州文学》发表.他们想通过这篇『访谈,向读者介绍你和宜州以及你和彩调的关系,并就此为宜州市积留下一篇第一手的详实的文化史志f资料.我觉得这是个很有创意的设想,其意义和影响肯定会超出《宜州f文学》和宜州市的范围.我一直非常崇敬你;做为一个宜州人,我也很想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点事情.于是史春秋一讧波访谈录●宋安群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请原谅我来打扰你,也非常希望你能为我创造条件完成任务,实现宜州人民的这个美好的愿望.江:宜州方面太客气.我并没有做多少工作,长期以来,他们总是待我非常热情.
4、说到宜州,说到彩调,我确实有说不完的话题的.宋:江老师你是江西人.你是什么时候到宜州的?当时以什么职业谋生?在宜州的哪些单位做过事?住过哪里?江:我老家是江西萍乡安源的.为找生活来到广西先是1942年在桂林读广西省立艺师的美术研究班,学习图画也学音乐.1944年,天河县f现罗城县)国民中学校长姚之楷到桂林艺师物色老师,中意于我,就把我聘到了天河小学.当时路过宜州后.还要走50多公里路才到天河.1946年,经宜山庆中的一个体育老师介绍,我到宜山庆远中学任高,初中图音老师,一直做到1949年底.解放初做
5、过宜山专区文化馆馆长,专区文联秘书.当时曾住过的地方有庆中东楼,东门孔庙庑院,东门窗口朝街的一间旧平房等处.宋:你第一次看彩调演出是什么时候?江:那是1944年元月吧.~gH,-J我跟一位历史教师走路去天河.到下里的时候住在一个小客栈.夜里.我已经睡下了.听到了一阵阵的锣鼓声,唱歌声和笑声.我起身来看,看到一块小场坪上有很多人在看戏,约莫百把人吧.那舞台是几个谷桶搭成的,点着煤油灯照明,一两把胡琴,几个敲锣打鼓的,演员是男扮女装,还男唱女声,两个人转来转去的.看得观众笑声不绝.一问,说是唱调子.现在
6、想起来,就是对子调了.那夜,到了鸡叫,唱的看的才散伙.宋:你第一次着手搞彩调是什么时候?所做的第一件有关彩调艺术的事情是什么?比如说表演呀,导演呀,编剧呀,组织活动呀等等.江:我做的第一件有关彩调艺术的事情,可以说是调查,采访吧.那时,1951年初.地委宣传部部长阮庆对我说,宜山县城有桂剧团.你去乡下看看,还有什么剧种没有?我就独自一人徒步从宜山走向叶茂,怀远,德胜,都街,东江等地,跑了一个多月.第一站访问的艺人是宁国庭一路还访问了许多民间艺人.第一次了解到了彩调的沿革,历史.录下了唱腔l0o多首回
7、来向阮庆汇报后,他很重视,决定马上办艺人训练班.将一些有点基础的民间艺人集中在谭村培训,虽然生活很艰苦,睡稻草,奖励他们的也仅是一条毛巾.但大家劲头很大,录了不少唱腔.还用旧唱腔填新词,配合土改试点排了一些节目.我写了个彩调小戏《看中都有亮点.如果要讲最有亮点的,布告》的节目,还立了个小功.我看是那个弦乐和打击乐同时进行宋:在彩调艺术领域里,你第一演奏的”长锣”,这套锣鼓牌子又称件产生影响的文字工作是什么?为”一条龙”.它因能够反复地长时江:应该说是《调子曲集巴.彩间演奏,并因它的音乐形象似条活调原
8、先叫”调子”,也叫”采茶”,”哪生生的滚动摇摆的长龙而得名,它呵嗨”,”对子调”.1956年才定名为不受时间空间约束地遨游在许多彩“彩调”.刚解放那时,没有什么文字调剧的演出之中.宜山人爱叫它”一资料.当时我们录了些唱腔,也只是条龙”.在农村只要”一条龙”一响,油印本.我当时是文联的秘书,和当四面八方的群众,三三五五,老老少时的文联干部冯琪一起编了一本少就拿起电筒,举起火把.有的还扭《调子曲集》,经曲艺家张悦推荐,送起矮桩哼起调子,纷纷来到戏台子到武汉的中南人民文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