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盐务管理体制的变迁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盐务管理体制的变迁

ID:12984959

大小:146.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7-2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盐务管理体制的变迁_第1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盐务管理体制的变迁_第2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盐务管理体制的变迁_第3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盐务管理体制的变迁_第4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盐务管理体制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盐务管理体制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盐务管理体制的变迁⑥曾仰丰:《中国盐政史》附录三《盐法》,第286页。⑦《中国盐政史》,第294295页。⑧具体情况参见丁长清主编:《民国盐务史稿》,人民出版社1990⑨中国科学院南京史料整理处三字四二一九号。另参《财政年鉴》续编,大事记,第14篇,第26页。二、战时盐务管理体制的建立与运作为了适应战时经济体制和增产济销的需要,保证全国食盐供应,抗战前期盐务总局主要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整地方盐务机构;二是赶办官运,积极增产。这一时期地方盐务机构的变化最为频繁,概括有三:1.调整原有机构。四川管理局原辖四川全区及贵州省,1938年5月

2、将黔岸缉私督销局改组为贵州盐务办事处,直隶总局;1940年四川管理局改称川康管理局。又因川康局事务繁剧,于7月间将重庆分局与撤退到川东的鄂岸办事处合并改组为川东分局,与川北分局同隶总局。1937年底,盐务总局接收原由地方当局办理的广西盐务。翌年在梧州成立广西办事处,两广管理局改称广东管理局。广州失陷后,广东局撤退到梧州,粤西盐场被分割成东西两部分,各设办事处。1940年又经改组调整,成立粤东管理局和粤西管理局。①参见《中华民国建国史》,第3篇,第1170页,台北国立编译馆1985年4月。②曾仰丰:《人事制度与盐务》,载《盐务月报》第6卷第4期。③参见周维

3、亮:《历代盐务官制之研究》,见《盐务月报》第17、18、19期合刊;《抗战及复员盐务大事记》,见《盐务月报》第5卷第9期。增产与抢运是抗战初期盐务总局的首要急务。193738年间,沿海盐场相继沦陷,海盐来源基本断绝。军需民食的供给,不得不仰赖后方盐区,川盐地位顿显重要。其时国民党政府战时首部撤到重庆,中国政治经济的重心移向西南;盐务总局也随之迁川,先后驻于五通桥、重庆,成了全国盐务管理的中心。盐务总局对四川盐局格外重视,举凡对川盐的场产、运务、销岸等都给以优厚待遇。在中央与地方盐务管理局的共同努力下,动员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千方百计改善生产条件和管

4、理方法,大力促进内地盐场及一部分尚未损失的沿海产区大规模增产②。时任盐务局长的缪秋杰于1948年7月发表《十年来之盐政》,其中对战时盐业增产作了概括性的回顾:抗战军兴,盐源减少,而人口内移,后方食需顿增,爰就各产盐区域,积极增加产量,以应销区需要,除按年规定各产区应产盐额外,复设为种种奖励督导方法,如颁布增产考成规程,贷款扶助井灶设备,奖励开发废井与措办新井,厘定预防注射牛只死亡津贴,规定推牛健康保险,鼓励推汲增加卤量办法,保障井灶,以及补咸津贴、少产津贴、溢产奖金、推卤奖金、淡卤补价、搭篾补价,凡所以为增产计者,靡不尽力提倡,总计后方各区,产盐数量。自

5、二十七年增产后,均年有增加,尤以川康区成绩为最佳③。战前和战争初期盐局曾组织过抢运和屯储海盐⑤,到1938年夏,战局渐趋稳定,同时销岸常平盐的储备,也渐告匮乏,因此盐运工作主要是将内地和沿海未沦陷盐区所产之盐及时运销,以源源接济军民食需。战争时期,由于日寇侵扰,封锁长江,铁路公路多半破坏,轮船火车已失其效用,加之军情变化莫测,当局虽明定军运与盐运并用,而战时军运频繁,交通工具悉被控制,盐运自然非常困难。针对这种情况,盐务总局采取官运为主、商运为辅的办法,推动盐运。商运分委托商运和招商代运。一是优与核价,即商人运盐到销地,盐务机关在核计售价时,按他们的成本

6、酌加利润,待遇从优,如果遇到商人要受跌价损失时,也由盐务机关替他们负担⑥。二是代洽国家银行办理押汇,即押汇贷款,押汇开办后,运商一套资本三套用,无疑刺激了他们办运的积极性。1940年物价上涨、币值贬落,原订押汇贷款总数已不能满足运商需要,又经盐务总局报请财政部将押汇总数增为350亿元,以后增为800亿元⑦。三是推行票据贴现,继续推行银行盐务放款,开办签章保证承兑汇票贴现放款,以推动盐运。所谓签章保证承兑汇票,即运商所出的承兑汇票,系以盐斤为担保,再由主管盐务机关在汇票上签章保证,即可视同抵押放款。四是举办盐斤保险。商运盐斤,由于办了押汇,为了使到岸能够销

7、售还款,规定盐斤在场起运之前,必须向四联保险公司进行投保。这些保险费用,系核人岸销牌价成本组合内,没有增加运商负担,运商亦无虑因意外事故而亏损⑧。①《中国近代盐务史资料选辑》,第25页。③见《盐务月报》第7卷第7期。④《中国盐政实录》第3辑,盐务大事表。⑤早在1936年,官运淮盐即已开始,主要是运至南京,作为应付非常时期军民食用之计。七七事变前夕,曾将两淮各场存盐大量运赴湘、鄂、赣、皖四省及其他各地囤储备销。但数量有限,不过数百万担。⑥曾仰丰:《人事制度与盐务》,见《盐务月报》第6卷第4期。⑦缪秋杰:《十年来之盐政》,《盐务月报》第7卷第7期。⑧《十年来

8、之盐政》;另参《自贡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136137页。简要说,从193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