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及其对策

ID:12979637

大小:5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0

我国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及其对策_第1页
我国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及其对策_第2页
我国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及其对策_第3页
我国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及其对策_第4页
我国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及其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及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号:2003000004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我国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学生袁芳芳指导教师王凤秋教授年级2003级专业教育学系别教育系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题目我国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学生袁芳芳指导教师王凤秋教授年级2003级专业教育学系别教育系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07年5月我国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袁芳芳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进一步成熟,教育需求的大幅度扩展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教育不平等问题为社会所关注。由于教育系统内外的原因,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还存

2、在教育不平等问题。教育不平等作为教育民主获得原则之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这个问题不予重视或处理不当,将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并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观点和解决方法。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平等入学机会均等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的国策。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立国之本,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又是实现发展和平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教育不平等问题更应受到我

3、们的重视。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第五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1]然而,在法律条文中所确定的教育平等并不意味着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受同样的教育。事实上,教育权利平等的理想并未在现实中实现。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个基本前提。很长一段时间,教育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受教育权

4、利的不平等,教育平等观具体化为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主要是在二战以后。公民受教育机会均等是指公民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不因公民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而受到不平等的对待。[2]1966年,美国学者柯尔曼发表了名为“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报告,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很多,柯尔曼本人也在上述报告发表十年之后,认为教育机会均等这个概念不是一个meaningfulterm.现在一般认为,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起点均等,即就学机会与求学条件均等;二是过程均等,即教学内容与师生互动均等;三是结

5、果均等,即学业成就,最终所获学历及教育对日后生活机会影响的均等。[3]基础教育是公民走向生活或进一步学习深造应当接受的最起码教育,又称国民教育,它包括小学教育、普通初级中学教育、普通高级中学教育三个不同层次。[4]它是对每个公民实施的做人的教育,是对公民进行必备的基本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培养公民民族素质的教育。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即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而目前的中小学生到那时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因而基础教育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在舆论的引导下,人们自觉的更关注高考的平等问题,而对基础教育的入学

6、机会均等问题则忽视了。其实,没有基础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奠定基础,讨论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纯属奢侈。一、我国基础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及其表象在我国,入学机会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两性之间。在不同教育阶段,则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一)义务教育阶段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执行,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基础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教育部3月7日发布的2006年度教育统计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27%。虽然如此,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下,我国基础教育的入学机会仍存在一定的困难。1、乡之间的入学机会不均等由于我国

7、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初等教育的就学情况,从全国的范围来看,直到今天仍不能保障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特别是城市和乡村对教育投入的能力存在差别,尤其是在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城市的初中入学率明显高于农村。以2000年为例,当年全国小学生升入初中的比率为94.9%,但农村小学生升入初中的比率为80.8%,城市小学生进入初中的比例比农村学生高25.7个百分点。2003年,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全国平均为96.8%,城市为113.0%,县城为181.1%,农村职位69.8%(计算公式:小学升学率=初中招

8、生数/小学毕业生数,如当年初中招生数大于小学毕业生数会出现升学率达于100%的情况)。[5]由此可看出,尽管同为一国公民,且处于同一省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