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隐冲突下的本性回归——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

仕隐冲突下的本性回归——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

ID:12978316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0

仕隐冲突下的本性回归——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_第1页
仕隐冲突下的本性回归——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_第2页
仕隐冲突下的本性回归——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_第3页
仕隐冲突下的本性回归——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_第4页
仕隐冲突下的本性回归——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仕隐冲突下的本性回归——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仕隐冲突下的本性回归——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仕隐冲突下的本性回归——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仕隐冲突下的本性回归——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仕隐冲突下的本性回归——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重庆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2期Journ~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No.222011仕隐冲突下的本性回归论陶渊明的田园情结孑乙现红摘要:陶渊明经过仕与隐的内心反复交战后,毅然摆脱了仕宦生活的羁绊,理性地选择了回归田园.其在平淡,质朴的田园生活中感悟到了生活之美,于田园躬耕中获得了人格之独

2、立,精神之自由,实现了自我之超越.走向了本性之回归.关键词:陶渊明;本性回归:仕隐冲突:田园;情结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1)22—0102—03作者简介:孔现红(1971-),女,安徽砀山人,硕士,淮南师范学院(安徽淮南232001)中文系讲师.收稿日期:2011-09-20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他不仅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全新的诗歌领域——田园诗的创作.而且为中国士人寻找到了一个精神的归宿,其被南朝文学评论家钟嵘称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一,陶渊明仕与隐的人生交织陶渊明的一生曾

3、经多次仕宦与归隐.始终处在仕与隐的矛盾交织中.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陶渊明29岁,因”亲老家贫”.任江州祭酒,然不久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来召为江州主簿.未就任.晋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陶渊明人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当时.桓玄掌握着长江中上游的军政大权.野心勃勃图谋篡晋.此时的陶渊明便产生了归隐的想法.其诗《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ISl》中说:”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门下.庶以善自名.”表达了不愿像宁戚那样向齐桓公悲歌自荐,而情愿像长沮,桀溺那样隐居躬耕的心志.不久后的冬天,因其母

4、丧而辞官.兴元三年(公元404),刘裕起兵讨伐桓玄获胜.掌握了国家政权.陶渊明似乎看到了国家复兴的希望.第三次复入仕途.在刘裕幕府任镇军参军.次年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也就在这年的8月.陶渊明又改任彭泽县令,在官80余日即解职归里,走进了田园.陶渊明的出仕.一方面是出于养家糊口,生存之需要.”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饮酒》十九)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以仕代耕虽是贫穷的.但对于没有其他谋生手段的陶渊明来说,这是维持生计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另一方面,一102他的出仕.也不排除其建功立业的动机与渴望.事实上.受儒家思想熏染的陶渊明.在其

5、内心深处一直蛰伏着一种世俗的成就功业的渴望.以致于这种渴望在其中年以后的部分诗作中还常常提及: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其七)少壮时代的陶渊明可谓抱负远大.志向宏伟.气魄非凡.甚至到了不惑之年.其内心依然郁勃着一股进取之心,功业之志.”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之四)但这种少年时的用世热情随着一次次仕宦生活的冲击日渐淡化.陶渊明在对政治失望中逐渐产生了归隐的想法陶渊明的归隐,既有当时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又有儒

6、道两家思想与传统隐逸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是魏晋隐逸文化的产物陶渊明生活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其曾祖陶侃虽然是东晋开国功臣.但他是”孤寒”士人出身,陶氏家族的根基无法与当时的王,谢等望族相比.处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以门第地位为高的社会氛围中.陶渊明欲想在事功上有所建树.这看来只能是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且中年后的陶渊明经历了晋末接连不断的战乱.目睹了国家的凋敝与荒疏.现实政治的黑暗.上层统治集团的相互倾轧,斗争,让陶渊明感到恐惧,欲逃离其迫害.”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感士不遇赋》)”纷纷战国,漠漠衰周,凤隐于林,幽人在丘.”(《命子

7、诗》)战乱与苦难渐渐消解了陶渊明的用世热情.此外,陶渊明深受儒道两家隐逸思想影响,且处在玄风煽炽,隐逸之风盛行的时代.士人以缨于事务为鄙俗.以宅心玄远为清高,归隐山林已经成为时人渴望追求的人生方式.包括谢安这样的高门大族也想”东山高卧”这种适性的社会风气必然影响到陶渊明.使其在现实理想困境时转而追求自由,淡然的归隐然而.陶渊明走向田园的最根本原因是其”任真’’的本性.任真就是任情自然,顺应自然,不违心矫情.不强而后为….《宋书》本传载:”潜不解音声,而蓄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