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ID:12096258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5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_第1页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_第2页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_第3页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陶渊明的田园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内容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对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不仅仅是对田园风光的描写,也包括他在农村生活的感受。他不是单纯的通过直接描写农民日常的痛苦生活,而是通过描绘与黑暗现实相反的田园生活景象来批判当时的社会。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来概括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陶渊明诗的特点是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即平淡中见真情。【关键字】:归宿平淡自然田园诗陶渊明(约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

2、市)人,是东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在他的诗歌中,以田园诗成就最为突出。他开创田园诗一体,对中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冲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便难以实现。陶渊明的一生虽有做过官,但都是芝麻小官,根本无法施展其壮志。多年的经历使他开始追求心灵的宁静,最终放弃了官场生涯,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陶渊明的诗今存125首,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类。其中田园诗最多,成就最高。陶渊明的诗多写于归田园之后,

3、诗人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自己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反映,以暂新的内容,纯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诗歌开拓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从而成为田园诗派创始人。所谓田园诗,就是指描写农村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诗。在诗歌发展史上,以农业劳动为内容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古代歌谣。到了《诗经》才出现了大量的反映农村生产的农事诗。但只到了陶渊明,农村的生活和田园风光才真正得到了文人的关注。陶渊明的田园诗从其内容上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描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这些诗歌写出了大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脱离官场后的自由心

4、境。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首诗自述归田适合本性,追悔误入罗网所谓仕宦生活,以流畅的赞美的笔调描绘了乡居村舍的恬淡、宁静与和平。前四句诗是写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便是另外一个天地。后四句诗是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个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5、。从近景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一样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字里行间可看出诗人对田园的热爱,抒发诗人挣脱樊笼、重归自然的愉悦心情,反衬出市朝的污浊喧嚣和环境的险恶,有批判现实的意义。当诗人远离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中来,感觉像是找到了已久的归宿,如《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避开了达官贵族的喧扰生活,在田园中过上恬静幽然的生活,诗人的田园生活虽远离政治,却更接近下层平民和农民的生活。在这里他找到了志同道合

6、的朋友,和朴实的农民有着共同的话题。第二类是抒写诗人躬耕劳动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如《归园田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用朴实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让人可以看见一个封建士大夫披星戴月劳作的画面。本诗描写诗人解官归田、躬耕南山的乐趣,表现的是诗人守志不移甘贫乐道的高尚节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描写诗人晚归的情景,“衣沾”透露出躬耕的艰辛,这原是诗人难以胜任的,然而,因为自己恪守的情操志趣没有被玷污,他认为乐得其所。表现这类题材诗歌的还有《结庐在人境》等。

7、第三类是反映农村生活的贫苦,农民生活的困苦。陶渊明的家乡在江州,曾是桓玄发难之地,军阀之间争夺政权的战争都在这里屡次进行。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都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晋书·刘毅传》说:“江州自桓玄以来,驱蹙残收,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财弹力竭,无以至此。”陶渊明虽未对这些战争作正面描述,但确实已接触到农村的残破。如《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

8、终当归空无。村落变成废墟,田园变成丘垄,居民已经消亡,诗中表现出的都是荒凉惨败的的迹象。在《有为而作》诗的序言中陶渊明又说:“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