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967955
大小:3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9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常用急救技术概述急救?谈到急救,一百个人中,至少会有九十九个心中可能都会想到救护车、氧气瓶、止血袋、注射针等现代西医急救的一系列工具和器材。 是否会有一个人心中想到针灸、中药?这恐怕有很大的疑问。其实,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医学是惟一的医学,因此,中医学必然有很多急救的理论和方法,否则中国古代的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岂非就要等死?非常可惜的是,中医急救学现在差不多快要失传了,除了在我们农村,真正用中医来急救人的生命的,真的是凤毛麟角。其实急救,中医不输西医 认为中医救缓不救急的观念完全是误解。为什么现代中医的急救功能消失或者说萎缩了呢 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原因可
2、能在于:西药服用较方便,西药的原理非常明确。相对的,中医的理论较模糊,中药服用非常不方便。在同样疗效的情况下,人们当然愿意选择用方便且原理明确的西医来急救性命。这就是中医急救日渐没落的主要原因。 但没落归没落,中医可以急救病人的这个事实,是无可否认的。中医急救方法1.针灸2.刮痧3.放血4.中医急救方剂 针灸急救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早在几千年前就有用针灸进行急救、治疗突发疾病的记载。临床上针灸急救范围较广,具有方法简便,起效迅速,经济实用等特点。针灸最常用于晕厥、抽搐、胃痛、腹痛、胆绞痛、头痛等急症的治疗。 十大急救穴位人中、合
3、谷、内关、公孙、足三里、神阙、太冲、风池、定喘、肩井。晕厥一、诊断要点: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颜面苍白、汗出肢冷为主要特点的病症。一般病情轻者晕厥时间较短,苏醒后无后遗症;病情严重者,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死亡。常见于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中暑、低血糖昏迷以及癔病性昏迷等疾病。 二、针灸治疗 1.治则:苏厥开窍,实证只针不灸,泻法;虚证针灸并用,重灸,补法。 2.主穴:以督脉腧穴为主。人中 百会 内关合谷 加减:气厥实证配太冲、行间;虚证配足三里、气海;血厥实证配行间或涌泉;虚证配关元、膈俞、足三里;痰厥配中脘、丰隆;
4、热厥配大椎、中冲;寒厥灸神阙、关元;牙关紧闭加颊车、下关。 穴位定位人中: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内关: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操作:实证、热证诸穴强刺激泻法,百会可点刺出血,再开“四关”(合谷向后溪透刺,太冲向涌泉透刺),或同时针刺“五心穴”(即百会、双劳官、双涌泉);虚证、寒证针灸并用,重灸,补法,神阙、关元可用隔盐灸,或重灸“五心穴”。 其他疗法: ①指针:紧急情况下用拇指重力掐按水沟、合谷、
5、内关穴,以病人出现疼痛反应并苏醒为度。 ②三棱针:适用于实证晕厥,取穴大椎、百会、太阳、委中、十宣。点刺出血。 注意事项: ①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应紧急救治。针灸急救能收立竿见影之效。但患者苏醒后要特别注意查找病因,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贻误病情。 ②急救时患者应去枕平卧、注意保暖、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的地方立即给以上氧;医生应动作迅速、沉着冷静、不慌不乱;应嘱咐患者家属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胃痛一、诊断要点: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常伴有胃脘部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吞酸嘈杂等症状。 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
6、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扭转、胃下垂、胃黏膜脱垂症、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 二、针灸治疗 治则:消食化滞、通调腑气、温中散寒、理气镇痛,以针刺为主,泻法。 主穴:以足阳明胃经腧穴及相应募穴、郄穴为主。中脘 天枢 梁丘 足三里内关公孙 加减:饮食积滞加建里;寒客胃肠加灸神阙、关元;胃痉挛加梁门;肠痉挛加上巨虚、下巨虚;恶心呕吐加膈俞;腹皮挛急加筋缩、阳陵泉。 穴位定位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7、)。 内关: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地的前下方。 建里:在上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梁门:在上腹部,脐上4寸,旁开2寸。 上巨虚: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下巨虚:在上巨虚穴下3寸。 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操作: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者,中脘、气海、神阙、足三里、脾俞、胃俞、阿是穴等施行一般灸法或隔姜灸(中脘、气海还可施行温针灸),并可加拔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