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

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

ID:12943731

大小:82.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7-19

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_第1页
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_第2页
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_第3页
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_第4页
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和西方的自然观、科学观理想与欲望的整合——中西哲学自然观的一个比较思考(2006-12-0221:25:03)自海德格尔之后,在西方学界兴起了一股研究中国文化的热潮。面向西方工业文明发展中的生态问题,以及更深层次的由征服自然带来的人征服人的社会奴役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只有中国文化才能解决西方文明的困惑。由此,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中的自然观念,这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我认为,西方的自然观经历了古希腊、中世纪之后,引发了文艺复兴的自然科学革命,人类成为自然的征服者,这构成西方文明发展的底蕴;中国的自然观则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东方文

2、化前提,但这种伦理意义上的自然观念,在一定意义上束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西自然观的不同发展实际上也是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不同价值取向:理想与欲望,新的自然观念必须是在此基础上的整合与发展,这是文化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西方的自然观源起于古希腊。在古希腊时代,对自然的思考是沿着两个方向展开的:一是对自然的本源的思考,力图从感性自然中发现建构自然的基本材料,如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就是例证。另一个方向是从苏格拉底开始的转向:即在人类精神领域基础上反观自然。这种观点经过柏拉图的理念说,逐渐将自然的本质理解为是理念、上帝,为中世纪的自

3、然观提供了契机,而第一向度的自然观,则成为文艺复兴的旗帜。 进入中世纪后,上帝占领整个欧洲。基督教神学取代了希腊哲学,并成为西欧的精神统治者。首先是奥古斯丁的“统治”时期,即柏拉图哲学的“基督教”化时期。奥古斯丁在自然观上不像柏拉图那样仅仅把上帝看作是自然或物理世界的设计者和建筑师,仅仅是对物质实体进行安排和整理。而坚持基督教的“创世说”,即上帝是创造者。根据基督教的创始说,自然界是上帝的创造物,因此基督教要求人们对上帝绝对的服从。而一切对自然的认识和研究都是对造物主的不恭,这理所应当地被严格禁止。应当说,基督教的创始说是对古希腊传统“

4、自然”观念的否定。 继奥古斯丁之后,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由于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带来了被西欧人“遗忘”了几个世纪的亚理士多德哲学,这一哲学不仅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兴趣,而且引发了基督教理论中固有的哲学和宗教双重传统或自然神学和天启神学的矛盾。托马斯"阿奎那的工作便是用阿拉伯人带来的亚理士多德哲学调和这一矛盾。但他区分天启神学和自然神学,这一做法的直接结果是为科学理论提供了一块免受宗教迫害的保护区;同时也为日后哲学与神学的分离埋下了祸根。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希腊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受到热烈的欢迎,研究自然成为文艺复兴

5、运动的一个重要主题,正如文德尔班所说的:“哲学必须是自然科学——这是当时时代的口号。” 而哥白尼的天文观察结果为产生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开辟了崭新的视野。牛顿之所以敢将月球在其运动轨迹上的力和苹果落地的力相提并论,完全可以归功于哥白尼的理论。因而,自然界在人们眼中又有了新的意义。即对于自然的认识,不能相信宗教教义的解释,也不是仅仅靠理性的思考就能获得的(前一种是基督教对“自然”的解释方法,后一种是希腊人研究“自然”的方法)。必须通过人们的感官来认识,也就是说,研究自然现象必须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这就是被称之为“实证法”的新科学方法。在这一基

6、础上,英国的培根用《新工具》为人类研究自然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培根认为了解自然不应是目的本身,实践才是目的,也就是说,利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来干预自然,支配自然,征服自然,这才是人类最终的目的。培根的著名口号“知识就是力量”便是这一自然观的集中体现。这种思想构成了近现代西方思维方式的主导特征。 基督教哲学原本希望通过对古希腊哲学的改造远离这种哲学,然而,长途跋涉了一千年,竟又在近代回到了它出发的起点——认识自然。当然这不是简单的回复,而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回到起点——建立了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由此确立了人类在自然界的统治地位,上帝被逐出“自

7、然”概念,科学因而获得了大展鸿图的绝对机会,其直接的后果是造就了英国的工业革命。 以“天”的概念为核心,“自然”观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则表现出另一番景象。它的演变过程更像是一个“同心圆扩大型”(注:参阅:张立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3页。)。即以圆心为逻辑起点不断向外扩大的动态圆圈。“天”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扩大,从意志之天到人格之天、自然之天、阴阳五行为作质料的天、与人感应之天、理之天(朱熹)、心之天(陆九渊)等等。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中国人就有“帝”的概念,所谓“帝”的语源意义上是生育万物,

8、他们认为“帝”是万物的主宰,它统治着天上的风雨雷电,支配着人间的凶吉祸福,甲骨文中常有“帝令其风”、“帝不令其雨”之类的卜辞。甚至殷人出征打仗都必须征得“帝”的同意。因此,殷人的主要工作是不断地通过祭祀讨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