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珠芽蓼的研究与应用

藏药珠芽蓼的研究与应用

ID:12927075

大小:3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9

藏药珠芽蓼的研究与应用_第1页
藏药珠芽蓼的研究与应用_第2页
藏药珠芽蓼的研究与应用_第3页
藏药珠芽蓼的研究与应用_第4页
藏药珠芽蓼的研究与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藏药珠芽蓼的研究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藏药珠芽蓼的研究与应用2010年2月第19卷第1期中央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JournalofMUC(NaturalSciencesEdition)Feb.,2010V01.19No.1藏药珠芽蓼的研究与应用王俊丽,公维镇,肖璇,许东婷,刘名飞,刘吉开(1.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晕学院,北京100081;2.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4)摘要:本文对我国藏族传统药用植物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L.)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这对蓼属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2、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珠芽蓼;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适应性中图分类号:Q949.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036(2010)01-0028-06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L.)为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L.)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染布子,山高梁,没和日,山谷子,猴娃七,蝎子七,剪刀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吉林,河北,陕西,四川,云南,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生长在海拔1500—5000In的山坡草地,山谷溪旁,沙河滩,林下及林缘等地.珠芽蓼是传统藏药,又名"高原拳参",根状茎入药,性味苦涩,凉,有退烧,止

3、泻,调经收敛,止血的功能.全草捣烂制成粉剂或溶液能防治农作物害虫.1珠芽蓼的形态特征珠芽蓼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0~35cm,根状茎粗短,肥厚,表皮黑色,内部含有大量的粉红色储藏物质.具残留纤维状叶鞘,生须根,茎直立,不分枝.基生叶具长柄,无毛,革质,长圆形,卵形或披针形,长2—7cm,宽1~2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浅心形,圆形或楔形.茎生叶有短柄或近无柄,叶片披针形或线条披针形,渐小.茎生叶的叶片比基生叶小,宽度仅为后者的1/2甚至更小.花序为穗状,长为3—3.5cm,有三种类型,一种全部生有珠芽;第二种顶端生有花,中下端有珠芽;第三种全生珠芽,但在中上部的珠芽之间散生有少数

4、的花.苞片膜质,浅褐色,宽卵形,先端急尖.花淡红至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宽卵圆形;雄蕊8,花药暗紫色,花柱3,偶见4,基部合生为3棱或4棱形,子房上位.瘦果深褐色,有光泽,卵状三棱形(偶见四棱形),长2.5~3cm.花期6~8月,果期7~9月.染色体基数X=11.2珠芽蓼的化学成分目前,有关珠芽蓼化学成分研究已有少量报道,主要对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鞣质,多糖等成分进行了研究.收稿日期:2009—10-09基金项目:国家式研究计划(No.973,2009CB522300);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国家民委项目(No.09zy09);中央民族大学"9

5、85工程","211工程"资助项目.作者简介:王俊丽(1964一),女(汉族),河北新乐人,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第1期王俊丽等:藏药珠芽蓼的研究与应用29胡凤祖等对珠芽蓼的油脂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索氏提取法进行提取,经色谱分离为非极性,弱极性,强极性馏分,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共鉴定了97种化合物,其中非极性部分30种,弱极性部分40种,强极性部分为27种.李康兰等对珠芽蓼全草挥发油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珠芽蓼采自甘肃省天祝县,将其自然阴干,粉碎,称取150g,用25%的NaC1溶液室温冷浸24h,进行

6、蒸馏,收集馏出液,用乙醚萃取3次,萃取液适当浓缩后,经无水Nas0干燥,回收乙醚,得到透明的棕红色精油1.13g,出油率1.89%.用GC—MC-DC连用方法分离出了33个化合物,并测定了相对含量.其中萜类16个,占20.84%,酯类6个,占9.43%,还有一些杂环化合物,醛,烯和烷烃类.其中B一榄香烯,香叶醇和香茅醇具有抗癌活性.珠芽蓼挥发油的含量较低,相对含量除个别在3%左右外,多数在2%~0.7%之间.张彩霞等利用硅胶柱多次层析分离和SephadexLH.20纯化等方法对珠芽蓼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NMR,IR,HR—ESI-MS等技术及理化性质

7、监定,得知这五种化合物分别为p.谷甾醇(B—sitostero1),胡萝卜苷(daucostero1),槲皮素(quercetin),6-O-没食子酰熊果苷(6一O—galloylarbutin),蔗糖(sucrose).其中槲皮素,6-O-没食子酰熊果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采用同样的方法对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为:p一谷甾醇,胡萝卜苷,没食子酸,正丁基一B.D.吡喃果糖苷,槲皮素-5-O—B—D一葡萄糖苷,蔗糖.从中分离到的黄酮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