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926854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教师角色与权威的合法性探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师角色与权威的合法性探析 [摘要]“教师权威”这个概念在当代的教育语境中广受批评和质疑,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落伍的教育观念的遗毒。但通过对教师职业特性的分析,不难发现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包含着一种对权威性的诉求,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权威力量,才能完成职业角色所赋予的使命,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权威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关键词]教师;职业角色;教师权威;合法性 论及“教师的权威”以及“教师权威的合法性”,一般的观点总是认为教师权威会使师生之间形成控制与被控制、操纵与被操纵的关系,导致教育、教学活动不再以学生为出发点
2、,而是从教师个人的主观意愿出发。因此,当代的教育理论普遍存在着“祛权威”的倾向,在痛斥教师权威的荼毒与落伍的同时,倡导建立一种“民主、科学、平等、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教师权威在当代的教育理论语境中已然失去了合法基础,在教育实践中也日渐失落,最终湮没于无闻。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师权威受到彻底贬斥的同时,教育实践似乎并未因此变得更加人本、理性与科学,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人权利在失去合理权威的情况下失去了控制,教师则日益变得缩手缩脚,其结果就是教师与学生都失落了自身。所谓“师不师,生不生”,指的就是这种现象。可见,教师权威在教育、教学过程还是有其独特的
3、价值与地位的,有其存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这是因为:第一,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和传递者,教师在专业知识、人生阅历上明显优越于学生;第二,教师有责任在人格、品德上影响学生,这种影响在实践中需要建立于教师的道德威信上;第三,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还承担着管理者的责任,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合理的管理者权威。从根本上说,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德育者、班级管理者的角色决定了他(她)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性,来履行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责任,通过这些责任的履行最终完成教育的使命。 一、教师的知识角色与知识权威 “权威”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但是对于
4、“权威”这一概念的理解却一直都很混乱、模糊,所以美国学者阿兰·布罗克(AlanA.Block)才会呼吁:“我们需要重新界定‘权威’概念,包括提出问题以及拒斥绝对的答案。”[1]事实上,“权威”一词源出于拉丁文“auctoritas”,含有尊严、权力和力量的意思,指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威望和支配作用的力量。[2]另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师权威”(teacherauthority)是指教师在角色要求下控制或约束学生的权力。[3]由此可见,教师的权威与教师职业角色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角色的特性决定了教师需要多种权威表达形式,以适应不同的职业
5、角色要求。 具体来说,教师首要的一个权威是由自身的知识角色所决定的,可以称为“知识权威”。近代以前的教育似乎更注重教师的道德教化作用,但自近代以来,教师的知识权威角色则普遍受到青睐。出现这种状况,与近代科学知识的增长和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兴起有关。科学知识的增长使人类获得了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知识武器,并且从中认识到惟有掌握知识才能成为“自然的主人”5,这就使知识的地位得到显著的提升。唯物主义经验论作为一种认识论,强调通过经验主义的归纳法来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获取知识,再一次鼓舞了人们对自身理性认识能力的信心。因此,近代以来的各种教育思潮,包括1
6、8世纪的三大教育思潮(以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以裴斯泰洛齐为代表的要素教育)、19世纪的形式主义教育思想(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科学教育思想(以斯宾塞、赫胥黎为代表)等,都无一例外地强调知识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教师的知识权威角色。20世纪以来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虽然极力反对教师的权威和中心地位,但是依然关注教育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它们的衰落最终也证明了教育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权威指导,失去指导只会使教育活动陷入无序、混乱。 由此可见,教师的知识权威,并不是自封的,其存在是有其客
7、观基础的。首先,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继承者和传递者,在知识积累上明显优于学生。知识是认识的结果,而认识则来自于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教师无论在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上都比学生丰富得多。因此,教师自身的学识、专业修养决定了他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这种威信显然不是来自于威胁或控制,而是来自于学生对教师学识的折服。其次,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知识学习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在知识方面尚不成熟,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做主,放任自流,很可能就会导致误入歧途、事倍功半的后果。教师的知识权威在这里就体现为一种引导,通过这种引
8、导把学生导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第三,当前的社会学、教育学界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认为我们所处的社会在文化类型上已经实现从“后象征”(Postfigur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