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916202
大小:2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9
《提高朗读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提高朗读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三口小学2009年2月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一)时代及教育发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古人说:“夫缀之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是一篇文章的主旨,,要做到观文入情,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郭沫若同志曾经说过:“大凡一个作家和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随着我们对语文教学的重新思
2、考,重新定位,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语感作为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标识,它的培养是何其重要。而阅读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沿波讨源,披文入情,感受文本的丰富内涵;通过朗读,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语感的性质9和语言学习的规律都决定了朗读训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学
3、改革必须把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二) 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家韦志成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或者说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三) 未来发展的需要良好的朗读能力和语感是学生以后工作和进行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的语文素养,培养语感是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奠基的基础性工程。二、实验课题的理论依据和
4、实践价值(一)理论依据1、终身教育思想:要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适知识和技能,不必求多,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会9独立阅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顺利地进行表达和交流,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是学会学习。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应追求教育的公平,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内容的难度应予以控制,九年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课程标准是人人可以达到的语文素养。课程应具有弹性,关注人的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课程: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体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5、。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指出“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4、主体性教育思想理论我们的教学原则是“一切为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能动的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主体的素质。5、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对语文材料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让
6、每个人都9选择到自己学习语文的适当方法;同时,语文教育应关注和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6、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强调语文课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语文教育目标不再是预设的,而应该是开放的、灵活的。7、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改变灌输与机械训练的方法,应该由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增加实践的机会;应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原有的经验,注重丰富学生的经历。(二)实践价值“提高朗读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实验研究”这个语感表现为情感和理
7、性相统一的感受,它包括语音的感受、语意的感受和语言感情色彩的感受。是人们掌握语言所必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而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实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张扬学生个性的催化剂。提高朗读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朗读技巧、揣摩词句、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语感;并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实践扩展培养语感的时空,从而不断地提升高年级学生的语感。但很长时期以来,许多教师一直在“语感教学”的探索领域之外徘徊,更不敢妄谈重视语感的培养。9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有片面追求理解课文
8、内容,采用满堂问的现象,错失了语感的培养良机。还有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注意了朗读训练,但他们产生了不良的倾向。许多老师现在还欠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经验。从国内外研究的发展看,语感的培养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成为今后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