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4)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4)教案

ID:12901469

大小:208.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19

中国古代文学(4)教案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4)教案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4)教案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4)教案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4)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4)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学(4)绪论(2课时)教学目的:了解宋代文学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文学特点及发展概况。重点:宋代文学特点及概况。难点:唐宋诗之异。宋朝从公元960年到1279年,共历320年。其中北宋九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南宋九帝: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恭帝—端宗—帝昺。这一时段的文学较之唐五代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特色鲜明。一、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可耻的政治、军事、外交和值得骄傲的经济、文化。(一)政治方面,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官制上,宋朝采取官、职分离的办法,使那

2、些重臣空有大官之号而无实权,“尊而不重”。削弱相权,防止宰相专权,宰相之下又设参知政事,并以枢密使、三司使分取宰相的军权和财权。中书、枢密称为二府。中书治民,三司理财,枢密主兵,各不相侵。另扩大御史台和谏议部门的权力,称为台谏,遇事可随时上章弹劾其他部门政要,以相牵制。赵宋帝王通过这些措施,把权力牢牢掌控住。地方上,州郡长官之外又设通判,使互相牵制。这就使当时的官僚机构臃肿,遇到重大的问题争论不休,很难制定有效的对策,且造成强敌入侵、被动挨打的严重后果。后人说:“宋人议论未定,兵已渡河。”讽刺的就是这个。(二)军事

3、方面,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局面重演,赵宋帝王特别警惕手下将领反叛,或地方势力对抗中央,于是改革军事制度,把各州精兵都调往京师,升为禁军,守卫首都,地方上只剩老弱残兵,谓之厢军,不能与中央对抗。这样做严重削弱了国防力量,使得外患频仍。宋朝先后受契丹、西夏、金国的欺侮和侵扰,屈辱求和,无力收复中原,最后连皇帝都被俘去,国家灭亡,与这种内强外弱、互相牵制的军事制度有极大的关系。此外又立“更戍法”,把京师的驻兵轮番派遣到各地戍守,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使兵将分离,防止士兵和将帅关系深厚,将领不能拥兵自重。此外设

4、置枢密使,掌调发军队之权,但不能指挥部队,军队的指挥权与调动权脱节。这些措施在防范武人跋扈方面收效显著,然而也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力。加以北宋历朝皇帝对武将的猜忌,边疆有事每派宦者监军,多方牵制,或自画阵图,遥授军机,使将帅不能随机应变。因此北宋王朝对外族的历次战役,多是以丧师失地而结束的。这就使北宋较之我国历史上的其他统一王朝表现得特别软弱。在辽、夏、金的军事威胁下,只有求和、送礼,甚至撤防、割地,一直挺不起腰杆来。北宋文学没有出现象西汉或盛唐文学的恢宏气象,是这种形势决定的。(三)经济方面,成就显著。农业生产恢复

5、较快,改良农具,推广优良稻种,大量开荒,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城市商业和手工业也欣欣向荣。这种情况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就有形象的反映。北宋灭亡后,汉族政权统治的淮河35以南地区和川陕一带,经济仍在继续向前发展,呈现出繁荣局面。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都市的繁荣,形成广大的市民阶层,歌楼舞榭,盛极一时。都城东京最繁华,成都、扬州、河间诸大都市,也都高度的繁荣。这是宋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宋词和话本发展的温床。宋室南渡,中原衣冠贵族,学士富商都随之南下,江南的经济、文化也高度繁荣。(五)文化上的长足发展。宋代刊刻、印刷业

6、发达,传统文化艺术成果很好地保存下来,且能广泛传播。各种刻本书籍的大量流行,为人们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宋代学者知识面普遍比前代要丰富。文化出版业的代表作是《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四种大部头著作,称“宋初四大书”,都有五百卷或上千卷,是封建文化全面高涨的表现。陈寅恪先生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金明馆丛稿二编》)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中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二家之论堪称经典,“隆宋”

7、与“盛唐”遂同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二、宋代文学的文化环境(一)重用文官,优待文人。规定“宰相须用儒者”,“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人”,这个制度得到坚持,文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乐于效忠宋王朝。顾炎武说这是宋朝“过于前人”“汉唐之所不及”之处(《日知录》卷十五《宋朝家法》)。(二)学校及科考制度北宋王朝在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继承了前代学校、科举制度,在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等学校。宋仁宗时,全国州县都建立了学校,考试和提升学生。官办学校不能满足士子的学习要求,私立的书院遂逐渐增多,有名的如庐山

8、白鹿洞书院、衡州石鼓书院、南京(今河南商邱)应天府书院、潭州岳麓书院,称四大书院。宋朝还进一步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隋唐以科举制度考试选拔士人,对门阀势力是一种打击。然而唐时仍允许应试举子往往向王公贵人投献诗文,替自己宣扬,往往不待阅卷就内定了录取者,真正有才学的却没有被网罗,每年录取的进士人数也少,不过三十人左右。宋代实行锁院、弥封、誊录试卷等法,主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