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891752
大小:368.50 KB
页数:74页
时间:2018-07-19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原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助产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助产专业)专业建设方案二○一一年十月高职助产专业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助产专业建设背景助产专业是一个古老的专业,1928年杨崇瑞开办了我国第一个产婆培训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一批中专层次的助产专业学校;我国高职(大专)层次的助产专业设立仅7-8年的历史;2008年,全国共有73所院校招生高职层次的助产专业学生,各院校平均招生人数约50人;目前,国家及医学界对助产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教育部尚未制定高职助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课程设置、师资配置等的规范标准;我国助产专业教育从属于护理教育,尚未实行助产士注册制
2、度和助产士专门的职称上升通道。这些因素均制约了我国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当前,我国的高剖宫产率等产科质量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这种现象与助产士工作的缺失和人员不足有关。国际助产士联盟每3年召开一次国际助产大会,香港和台湾地区均已成为正式会员,而我国大陆却还不是会员,所以许多专家呼吁,加快发展我国助产专业教育,为融入国际助产士大家庭创造条件。由于高职层次的助产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均在探索阶段,我校助产专业建设已有5年的历史,建设之初,我们没有经验可循,在培养定位、培养目标上不是很明确,课程体系上还是三段式,教学大纲参照护理和中专助产专业编写,有些核心课程没有
3、教材,只能采用本、专科相近的教材,教学内容是本科的压缩版。(二)助产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随着高职教育地位的明确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于2007年开始探索高职助产专业的专业建设。我们申报了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浙江省医学会医学教育专项课题“岗位能力驱动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岗位任务引领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宁波市应用型人才基地项目“高职助产专业妇产科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等系列课题,开始对高职助产专业的专业建设进行探索及实践。1.专业建设成果经过系列研究和实践,构建了“立足一个行业,围绕
4、二个目标,实现三个结合”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一个行业立足医疗行业,以行业需求明确了高职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及培养目标;以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了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规格;以岗位任务引领了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医院合作设计了工学结合的三年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岗位能力标准构建了注重过程评价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与医院共建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双师”素质的师资团队。围绕二个目标围绕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职业能力的两个培养目标,细化了培养规格;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设计职业素质培养方案和职业能力培养方案。实现三
5、个结合学校与医院结合,采用工学结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仿真训练与真实操作相结合,学校职业技能的仿真训练与临床的真实操作相结合。2.专业建设成果解决的教学问题(1)明确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职业能力,能胜任临床一线助产岗位,从事助产、护理(产科、妇科、计划生育)、妇女保健工作需要的应用型助产专业人才。我校高中毕业起点,通过国家统一高考的高职(大专)层次的助产专业人才就定位于此。(2)详细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高职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是对培养高职助产
6、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行业需求向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培养途径的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方案等众多后续工作的基础和依据。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一个行业围绕二个目标实现三个结合立足医疗行业培养高职业素质培养强职业能力高职业素质强职业能力的高职助产人才工与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仿真与实操相结合(3)完整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一个专业要设置哪些课程,这些课程之间的相互分工与配合,构成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培养措施的最重要环节,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职业素质要求转化为
7、教学内容设立职业素质课程模块。设计这个课程模块中的“两课”内容中要融入助产士工作岗位的环境,培养学生在助产岗位工作应有的思想高度,开发了“护理人文”等职业素养课程。职业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根据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将岗位工作地点、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转换为课程。开发了“助产技术”和“妇科护理”两门职业核心课程;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解剖学”整合为“人体形态学”课程;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整合为“人体机能学”课程。将“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两门课程整合为“成人护理”课程。在课程内容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