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880099
大小:549.00 KB
页数:91页
时间:2018-07-19
《昌平新城规划 2005-202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昌平新城规划昌平新城规划2005-202050目录目录1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4第三章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统筹8第四章新城发展18第五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设施规划23第六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29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35第八章市政基础设施43第九章防灾减灾规划50第十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57第十一章城市文化发展与文物保护62第十二章旅游规划65第十三章地下空间规划69第十四章新城开发控制与建设70第十五章新城近期发展与实施政策79第一章总则确立规划指导思想,分析新城发展的重要条件,明确新城规划的前提和基础。第1条本次新城规划的任务: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
2、04年—2020年)》,根据新城规划的编制要求,在深入分析昌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基础上,结合昌平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已批规划,梳理、整合新城城市空间,提升整体城市建设标准,实现区域统筹和城乡协调发展。编制新城总体发展框架,拟定专项规划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等,统筹昌平近远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城市建设。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
3、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1)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昌平发展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各乡镇的城镇化进程;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新城与中心城、新城与西部发展带上的其它新城以及周边区县的发展规划;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1)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的典范,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活力和就业保障,切实解决好交通、上学、看病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保障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4、,并进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2)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确立“节约优先”的思想,实施“节地、节能、节水和节材”的建设标准。(3)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支撑体系,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原则,建设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4)突出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和有机整体性,保障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地上与地下、交通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新城与区域、城市与村镇建设的和谐有序发展。第2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5年-2
5、020年近期2005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第3条规划依据(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2)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3)东、西部发展带协调规划(1)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规范第2条发展重要条件分析(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对北京市的空间布局进行了战略调整,改变了原来单中心均质发展的状况,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规划11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新城(见图1-1)。昌平新城是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
6、点,在北京市区县功能定位中,昌平属于城市发展新区,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产业集聚,并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2)昌平位于中心城北部的上风上水地区,是首都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同时,位于北中轴奥林匹克公园向北的延长线上,有丰富的山水、植被,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距北京中心城只有30公里;依托八达岭高速公路和立汤路与中心城连接,距离近、交通便利(见图1-2)。昌平区是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向西北方向的重要发展区和辐射区,具有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良好条件(见图1-3、图1-4)。(3)昌平已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旅游服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建设“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引进
7、龙头高科技企业,是昌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4)昌平高教科研院所聚集,高科技产业和汽车制造业已形成一定的发展基础。加强“产、学、研”三者的融合与互动,是昌平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基础和重要保障。(5)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是制约昌平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昌平新城的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及产业发展方向等应综合考虑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承载能力及生态环境条件。由于受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