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义疏》原文录入

《尔雅义疏》原文录入

ID:12868387

大小:21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9

《尔雅义疏》原文录入_第1页
《尔雅义疏》原文录入_第2页
《尔雅义疏》原文录入_第3页
《尔雅义疏》原文录入_第4页
《尔雅义疏》原文录入_第5页
资源描述:

《《尔雅义疏》原文录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326660172常萌萌汉语言一班作业描述:释虫15.047~15.05715.047【經】螟蛉,桑蟲【注】俗謂之桑蟃,亦曰戎女。【疏】《說文》云:“贏,蒲盧,細要土蠭也。天地之性,細要純雄無子。”引《詩》“螟蠕有子,贏負之。”或作蜾,又云:“螟蠕,桑蟲也。”《詩小宛》箋:“蒲盧取桑蟲之子負持而去,煦嫗養之已成其子。”疏引陸璣云:“螟蛉者,桑上小靑蟲也,似步屈。”《禦覽》、《舍人》同引:“其色靑而細小,或抂草萊上。蜾贏,土蜂也,似蜂而小腰,取桑蟲負之於木空中筆筒中。”《三字》、《禦覽》引有:“七日而化為其子。裏語曰:‘祝云“象我象我”’

2、也。”《三》亦《禦覽》引《法言·學行篇》:作“類我類我,久則肖之”是陸璣所本也。《莊子·天運篇》云:“細腰者化”。《庚桑楚篇》云:“奔蜂不能化藿燭”。《釋文》引司馬彪注:“奔蜂,小蜂也。一云土蜂,是舊說相承,皆以細腰土蜂取它蟲為己子也。”唯《陶注本草·蠮螉》云:“今一種蜂,黑色,腰甚細,銜泥與人及器物邊作房,如倂竹管者是也。其生子如粟米大,置中,乃捕取草上靑蜘蛛十餘枚滿中,仍塞口,以擬其子大為糧也。其一種入蘆竹管中者,亦取草上靑蟲。”《詩》云:“螟蛉有子,蜾贏負之。”言細要物無雌,皆取靑蜂蟲,教祝便變成己子,斯為謬矣。牟應震為餘言,嘗破蜂房。視

3、之一如陶說,乃知古人察物未精,有測量,又言其中亦有小蜘蛛,則不必盡取桑蟲,詩人偶爾與物,說者自不察耳。《方言》云:“蠭其小者謂之蠮螉,或謂之蚴蛻(幽悅二音),蠮螉、蚴蛻,一聲之轉,郭云‘桑蟃’者。”《玉篇》云:“蟃,螟蛉蟲也,亦曰戎女者,廣異名。”15.048【經】蠍,桑蠹。【注】卽蛣【疏】《說文》:“蠹,木中蟲。或作螙,象蟲。抂木中形。”《論衡·商蟲篇》云:“桂有蠹,桑有蠍。”《本草別錄》有“桑蠹”,卽此是矣。《詩·碩人》疏引孫炎曰:“卽蛣也。”今按亦,卽蝤蠐。孫義見上,禦覽九百四十九,引《爾雅》云:“蠍,桑蠹。”還自,疑引舊注之文。15.0

4、49【經】熒火,卽炤。【注】夜飛,腹下有火。【疏】《詩·東山傳》:“熠燿燐也,燐,熒火也。”螢與熒同燐,灮明也。《劇秦美新》云:“炳炳麟麟”卽燐燐之叚,猶言熒熒也,是皆火灮明貌。故《說文》:“熒,屋下鐙燭之灮是也。”然則《淮南·氾論篇》云:“久血為燐”注以燐為鬼火。不必然也,且鬼火與螢火其色俱靑,無妨燐為通名。《曹植·螢火論》以“燐,鬼火。”為疑非矣。《本草》:“螢火,一名夜灮,類聚。”引《吳暜本草》:“一名夜照,一名熠燿,一名景天,一名挾火。”《詩》疏引舍人云:“熒火,卽炤,夜飛,有火,蟲也。”《月令》疏引李巡云:“熒火,夜飛,腹下如火灮,故

5、曰卽炤。”《本草陶注》:“此是腐草及爛竹根所化,初時猶如蛹蟲,腹下已有灮,數日便變而能飛。”陶說非也,今驗螢火有二種,飛者形小頭赤,一種無翼,形似大蛆,灰黑色,而腹下火灮大於飛者,乃《詩》所謂宵行。《爾雅》之卽炤,兼此二種。但說者止見飛螢耳,又說茅竹之根有灮,復感溼熱之氣遂化成形,亦不必然。葢螢本卵生,今年放螢火於屋內,明年夏,細螢點點生灮矣,又名良。《夏小正》云:“鳥羞白,謂良,白謂蚊蚋。”《月令》疏引皇侃說:“良是熒火也,卽與。”葢古字通,燭跋也。見《弟子職·炤玉篇》同《顏世家訓·風操篇》云:“劉縚緩兄弟其父名昭,一生不為照字。”唯依《爾雅

6、》火作召,卽此炤字也。15.050【經】密肌,繼英。【注】未詳。【疏】《釋鳥》有“密肌,繫英”與此同名。或說此蟲卽肌求也。《秋官》赤氏注:“貍物肌”求之屬《釋文》,求本作。蛷,《說文》或作,多足蟲也。《廣雅》云:“蛷,蛷也。”一切經音義九引,通俗文云:“務求謂之,蛷,關西呼蛷,為蛷。”然則蛷卽肌求聲之轉也。蛷又轉為。《博物志》云:“蟲溺人影,隨所箸處生瘡。”《本草拾遺》云:“狀如小蜈蚣,色靑黑,長足。”陶注:“雞腸草生,溺也。”按此蟲足長行駛其形,,今棲霞人呼草底,亦名穿錢。楊州人呼蓑衣蟲,順天人呼錢龍是也。密肌,《廣韻》作密蟣,《繼英玉篇》作

7、蝧,俱或體字。15.051【經】蚅,烏蠋。【注】大蟲如指,似蠶,見《韓子》。【疏】《釋文》引《說文》:“云蜀桑中蟲也。”與《詩·東山傳》合今《說文》作葵中蠶。非也,引《詩》:“者”蜀今詩作蠋,亦非《箋》云:“蠋然特行。”按蜀之言,獨也。《方言》云:“亦蜀也,南楚謂之蜀。”郭注:“蜀猶獨”。耳然則,此蟲性好獨行。《箋》說事矣。《禦覽》九百五十引孫炎曰:“蚅,一名鳥獨。”《詩·韓奕傳》:“厄鳥,蠋也。”《韓非·內儲說》云:“,似蛇蠶,似蠋。”《淮南·說林篇》云:“之與蛇蠶之,與蠋狀相類。”而憎異皆其義也,今謂之豆蠶,司馬彪注《莊子·庚桑篇》云:“藿

8、蠋,豆藿中大靑蟲也。”15.052【經】蠓,蠛蠓。【注】小蟲,似蚋,喜亂飛【疏】《說文》用《爾雅》釋文。蠓,莫孔反。蠛蠓,雙聲,今呼蠓蟲。猶古音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