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四成石油资源将来自深海

未来四成石油资源将来自深海

ID:12868327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9

未来四成石油资源将来自深海_第1页
未来四成石油资源将来自深海_第2页
未来四成石油资源将来自深海_第3页
未来四成石油资源将来自深海_第4页
未来四成石油资源将来自深海_第5页
资源描述:

《未来四成石油资源将来自深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未来四成石油资源将来自深海未来四成石油资源将来自深海  时代召唤:中国应走向深海大洋  近半个世纪前,学术界前辈提出“上天、入地、下海”,指出了我国地球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到如今,不仅卫星游弋、飞船载人,而且正在积极作探月准备;大洋钻探、大陆钻探先后在我国实现;海底深潜也已经指日可待。与半个世纪前相比,我国科学界对地球的观测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假如将我国海洋、固体地球和大气的研究比作地球科学中海陆空三军的话,那“海军”就是三者中的弱势;其中面向深海大洋的研究,又属“弱”中之“弱”。而这与

2、当今世界的走向大相径庭。一方面,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地球科学的突破点,主要在于深海研究;另一方面,1994年国际海洋法公约生效以后,对专属经济区以外深海大洋的国际竞争日趋剧烈。美国正在讨论要将海洋投入增加一倍,日本建造了比美国大三四倍的大洋钻探船,相互攀比在海上争雄;亚洲国家如韩国也提出“海洋开发的全球化与信息化”的目标,走向国际竞争。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地球科学研究队伍之一,但长期以来缺乏深海大洋研究的力量。因此,深海研究在学术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地球科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应用上也难以适应国

3、际海上权益与资源之争的形势。目前无论从国家需求或者从我国实力出发,都到了“冲出亚洲,走向深海”的时候;重新考虑我国在国际地球科学中定位,已经迫在眉睫。  深海海底:不为人知的“黑暗生物圈”  一部科学史,其实也就是人类视野不断拓宽的历史。人类对空间的研究,除了向外扩展到太空,而且对地球本身也已经“上穷碧落下黄泉”,深入到地球的内部。人类文明从大陆萌发,始终以地面作为基本的活动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入地”的能力还远不如“上天”,却已经能够穿过水层,探索深海洋底的秘密。  在太空中,地球是目前已

4、知唯一呈蓝色的行星,水是地球最大的特点,也是地球上生命发育的基本条件。但是水又是阻挠人类认识地球的最大障碍:地球表面13亿多立方公里的水,如果铺平了,能覆盖整个地球两千多米厚。好在97%的水都集中在海洋里,可是平均水深3800米的海洋又占地球表面71%。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在大陆上生生息息,把远离自己的海洋留给神话世界,何时才能透过几千米的水深看到大洋的“真面目”?  近半个世纪之前,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的岸线平行,

5、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陆地和海底的山脉,都是板块移动的产物,无论走向、位置都有它的道理。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是深海海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七十年代末,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原来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从海底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生活着大量的动物群,比如长达三米而无消化器官,全靠硫细菌提供营养的蠕虫,加上特

6、殊的瓣鳃类、螃蟹之类,说明地球上不仅有我们所习惯的,在常温和有光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质的“有光食物链”,还存在着依靠地球内源能量即地热支持,在深海黑暗和高温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生产有机质的“黑暗食物链”。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冲绳海槽。  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的原核生物,包括细菌与古菌,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来人们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地层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

7、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海底生物:拥有不可估量的技术价值  与热液口“自养”的微生物不同,深部生物圈的原核生物依靠地层里的有机物实行“异养”,从地中海底第四纪的腐泥层,到美国白垩纪的有机质页岩里都有发现,它们的新陈代谢极其缓慢,但“寿命”极长。它们也可以在洋中脊的玄武岩里生长,依靠玄武岩的蚀变为生;甚至海底火山爆发也有超高温细菌发现,引起学术界极大的关注。深部生物圈的发现,不仅向区分“古生物”与“今生物”的划分提

8、出了挑战,甚至向“生”与“死”的概念提出了疑问。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所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  生物圈概念的扩展,也改变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而实际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几乎没有形态化石可留,只靠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上默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