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86509
大小:4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09
《参加历史教学研讨会记录和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参加历史教学研讨会记录和心得王宏涛应历史学会邀请,我有幸参加历史教学研讨会,聆听了杨宁一教授的历史讲座,并就中学历史课改(教学)和高考的一些问题请教杨教授,受益匪浅。现将有关信息及自己的感想整理如下,供有兴趣的同行参考。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与教学问题(一)历史学与历史教育大体定位:历史学的特点是对历史的重构,是对历史的一种阐释或解释,它本身不是历史。是经过研究人员筛选出来的,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观性。决定选择的制约因素:1.人文精神;2.历史观或历史观念;3.时代需要: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都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待历史;4.文化认同或民族认同中学历史教育应坚持学术性、人文性、科学
2、性、政治性。(二)多种历史理念的并存从中学课程改革启动到现在,改变很大。十年以前,中学对现代化史观等不提及,而现在则不一样。现在更应进入到由认同到应用的新阶段。中国进入到现代后,社会现实发生了变化,这种背景下现代化史观(80年代)、全球化史观(90年代)相继称为史学界的追捧。1.现代化史观2.全球史观,不仅仅讲全球联系,三角贸易等。3.文明史:对整个人类文明演进进行观察。(三)知识与能力历史知识是相当重要的,没有知识,所谓的能力根本无从谈起。对知识的理解:历史的知识主要是历史史实而不是历史结论。前者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而后者的变化则相当大。 能力问题,课标的制定和课标的解读,
3、对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没有一个相对完整、规范的要求。(美国的历史课程标准:五项能力要求,下有5小项,且对不同学年段有不同的要求)1.关于史料的问题历史学科的一切出发都是从史实出发的,不能虚构,不能理论模式先行。首先要让学生高度重视史料,不要盲目相信历史结论,甚至可以质疑某些历史结论。这样的习惯养成后,不仅仅是历史学的问题,更是一个国民素养的问题。这就是批判性思维,质疑的习惯。这是新课改下的创新的前提。其次是对史料的基本认识,要会解读史料。除了文字之外,如何理解史料的含义,特别是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去进行分析、评价,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对相关学科的借鉴人文社会学
4、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他学科有其特定的领域与特定方法和理论,后者对前者有很大的借鉴从课改角度看,讲三本必修,一定程度上是三个专史,更应适当借鉴其他学科。二、关于高中教学和高考试题的几点思考。(心得)通过会后与杨教授交流,我思考了几个问题,可能对高三教学和备考有点作用。1.重视历史基础知识和主线知识。随着近几年新课改的推行,有部分地区有淡化基础知识的现象,这是不符合历史教学与高考的要求的。每一个历史题的设计都必须有教材知识点的支撑,重视考纲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关键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培养。(建议高三教师在日常研究高考试题时,可以逆向思维,通
5、过高考原题去查找教材和课标对应的知识,从而体会命题人的出题意图。)1.不回避热点但不追逐热点。历史史料浩如云烟,没必要花上大力气去追逐热点(热点并不唯一),过分追逐可能得不尝试。例如2013年大部分老师可能会意识到海洋与海权问题很重要(钓鱼岛,南海问题),但实际考查形式很难把握。2.历史材料的使用将逐步采用更简洁的材料,在减负的同时更加注重历史知识本身的应用和考察。(见过北京四中***老师很经典的用语文知识完成对历史试题的解答,这种现象将逐渐消失)。3.高考命题的支点:做人必备,中学合格,大学学习必须。例如34题,欧洲局部地图是否超出新课标要求的问题,命题者认为即使新课标高中
6、必修教材没有涉及,但一战是初中教材已经学过的知识,属于高中毕业生应掌握历史知识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把传授知识作为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一个手段。4.材料题有呈现高低搭配的趋势,也即40题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41题更加注重以能力为立意的考察。而且不出意外41题的这种题目设置形式不大可能第二次出现。6.2014年高考下列周年大事仍需关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兴中会成立120周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95周年;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开始90周年;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开始80周年;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65周年;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
7、子弹爆炸试验成功50周年;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研制出第一辆蒸汽机车200周年;1944年美英军队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70周年等。(说明:杨宁一教授是全国文综高考命题组历史学科负责人之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