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854625
大小:9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9
《11民俗学概论讲义概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俗学概论讲义复旦大学文博系吕静2011-6总论一、引子:什么是民俗●“民俗”一词使用频率的变化●最早见于《礼记●淄衣》●民俗使用的两次盛况●关于“民俗”的看法二、民俗的概念●民俗概念的多样性、歧义性和变化性●由学者抽取出的概念:民俗是在一定的地域生活着的人们,从他们长年的生活状态和生产形态中产生的、并且传承下去的生活文化和思考方式。是尽量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一点的智慧,是解决人们生活中切实问题的方法(诀窍)。●民俗的特征(1)非个性、而是类型化的(2)非一次性的、而是反复的、重复的(3)非个人
2、的、而是集团的(4)在文化上,下层文化的比重更高三、民俗的本质●从人类文化意识结构看,民俗是他基层中未经分化的原生文化意识团。●民俗是整个文化意识形态的基石和支柱,它为各类学科提供了原始的雏形。民俗以原生态的文化意识为核心,构成了人类文化意识的意象原型,反复出现,奠定了人类文化意识的理性基调和现实倾向四、民俗的功能(1)一种文化智慧。如巫医治病;工艺传承;(2)民俗具有约束功能(3)民俗是“国民”的一种文化标志(4)娱乐(5)其他:政治??,统治民众;经济??存在“伪民俗”五、民俗学的起源及其发展
3、●民俗是古老的存在,而民俗学却是年轻的。民俗学的发想,是民俗研究者的思想及其他们的表述。民俗学是对日常生活的由来及其意义研究的学问。●民俗学的发生、民俗这一现象是如何被人发现、并提请人们注意的,与民俗的一项功能——国民性有关系。(1)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民俗学的发源地。1878年10月英国民俗学会成立。以后20年间,迅速传播欧洲、美洲。(2)德国●为重建“德意志民族精神”,发起收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1890年德国柏林民俗学会成立。(3)芬兰8●1831年芬兰文学学会成立,收集整理民
4、间歌谣和故事,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民俗学的学会。(4)美国●1888年美国民俗学会成立,出版《美国民俗学杂志》。最初研究美国本土上英国移民的一些传统神话、习俗等。后根据美国国情而变,也研究美国黑人的风俗。●以大学为基地发展,有意识地从事学科建设。二十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民俗学新的研究中心,创建“都市民俗学”的新概念●阿兰·邓迪斯:把描述民俗学推向解释民俗学;提倡都市民俗学的新概念●一些民俗学者错误地认为民众就是农民社会或乡村集体。如果有人接受了关于民众的这个狭隘概念,那么,在定义上就会得出推论,即
5、城市居民不算民众,因而城市居民也不可能有民俗。一个同样荒谬的观点是,过去时代的民众创造了民俗,而今天依然留存的民俗,仅仅包含那些零星的遗存物了。根据这种错误观点,今天的民众不会创造新的民俗,或者说现代的民众正越来越忘掉民俗,不久民俗将完全消亡了。(5)日本●受西方影响大,但是它本身也极富特点,可以说民俗学在日本是一门独特的、独立的、发达的学科。●1920年代的“昭和恐慌”,波及日本农村,农村陷入了绝境。●柳田国男开创了日本民俗学。是“经世济民”之学。(6)中国①1918年北京大学向全国征集歌谣活动
6、②1922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创办《歌谣周刊》。③1923年5月北京大学“风俗研究会”成立。●妙峰山香会调查:第一次科学意义上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地调查。④南方民俗学研究的实践——中国民俗学开始了第二次创业⑤抗日战争期间之坚持⑥新中国成立后20年间民俗学研究——收集、整理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美术、民间音乐。⑦“文革”“使中国民俗学运动蒙受了灭顶之灾”⑧“文革”后民俗学研究的全面恢复与发展●中国民俗学五大领袖人物:周作人、顾颉刚、江绍原、娄子匡、钟敬文事实上,每一个国家民俗
7、学的成立,都有一个值得追究的历史背景,都与本民族的存亡危机,息息相关。———吕静六、民俗的性格与特征(1)集体性或称社会性●民俗的创造、产生、完善、继承、流传及其保护,都是人类社会群体活动的结果。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约定的风俗习惯。(2)历史性和稳定性(保守性)●灶王形象之演变①民俗行为的成立有一个关键的要素:在长期的时间里形成,一旦民俗定型,就会相对稳定、牢固。②民俗的时间特征: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形成,显示出特定时代的历史痕迹。(3)传承性●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空间上传衍的连续性,是民俗文
8、化传递的一种方式。8●民俗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这种文化积累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是靠各种方式一代一代延续下来的。●民俗是以一种传统方式出现的、大规模的时空文化的连续体。●“传承”之概念:横向之传——空间性;纵向之传——时间性●“传承”三要素:传者、内容、受者●传承之内容:①口传、书传故事,神话,英雄史话;②口传、身传技艺③生活方式传授;④型的传承●传承的方式:①口头传达知识信息、技能等;②用文字作媒介的书传;身传。●传承特点:现场;载体(书籍、实物)●传承持续的条件:①三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