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僧人书法艺术述评

元代僧人书法艺术述评

ID:12827315

大小:2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9

元代僧人书法艺术述评_第1页
元代僧人书法艺术述评_第2页
元代僧人书法艺术述评_第3页
元代僧人书法艺术述评_第4页
元代僧人书法艺术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代僧人书法艺术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元代僧人书法艺术述评戎龙超元代书僧众多,取法丰富,包括文献著录书僧和石刻书丹僧在内,共一百五十余,他们的书法或忠于晋唐、或直源两宋、或从于本朝,甚至蹈僧家习气,样式繁多,流派纷呈,独具魅力。学术界对元代书僧的个案研究已有所关注,而对元代书僧群体的研究,无论前代仰或当代都鲜有为之者,有鉴于此,本文试从以下几点对元代书僧的书法艺术加以探讨,其中乖误之处,烦请方家教诲。一融合佛教精神清代姚孟起在《字学臆参》中说: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而会以自

2、己性灵,是处处离相,得成佛道之因由也。姚氏认为,佛教教人不要执着于外物有形的“相”,学习古人书法亦是如此,也不要停留在具体的点画形态上,要懂得其妙处,并与自己的性灵融会贯通。姚氏用佛法来比喻书法,说明佛法与书法是有一定关联的,即佛法与书法是相通的。既然佛法与书法是相通的,那么,僧人书家在创作之时能否意识到佛法与书法的关系呢?这一问题在熊秉明论及怀素书法时也曾提到,他说:“怀素自己可曾意识到他的书法和佛教思想的关系?”他的回答是“可能并不曾,他只是直觉的这样表达了的”,“并不曾”的回答是正确的,试想,书家

3、在创作之时,特别是在有介入因素的前提下,清醒与否己未可知,怎能再去想着诸如“非有非无”、“于念而无念”的佛教思想去完成一件作品呢?从熊秉明对怀素的分析来看,这一说法可信,也符合书家创作实际。又,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这里主要体现在一个“悟”字上,佛法需“悟”,书法也需“悟”,书家通过在书法上悟出“非法非非法”的禅思真谛,以便在书法上能推陈出新。其实,这与姚孟起的说法本意上是相同的,以禅论书者多以此点来强调佛法与书法的关系,用以来解释佛法与书法是相通的。我们暂且相信他们

4、是相通,那就应该在僧人书家中有所体现。元代僧人书家繁多,书写内容丰富,并兼包诸体,我们就从元代僧人书法艺术说开来,以期能找到合理的注脚。中峰禅师(1263——1323年),钱塘人,俗姓孙。讳明本,赐号法慧禅师、佛慈圆照广慧禅师、智觉禅师和普应国师,是元代江南最著名的临济宗僧人,被誉为“江南古佛”。中峰明本的书法“虽未入格”,但“柳叶体”的独特风格使之“自成一家”。《华严经》有云:“不坏世间相,而成出世法”,田光烈概为参佛的方法,既是“不离世间法而修出世道”,中峰明本既是这样的一位僧人,从前一节对明本的概

5、述中可看出,其对佛法的参修在元代也可谓是“钻之弥高,仰之弥深”了,在书法方面,其粗放率意的用笔特征,附势随兴的结字安排,不求工而工的章法处理,即使是除却“柳叶体”的光环,在书法史上也会占有一席之地。但后来学习者甚少,概学习者无法捕捉到明本书法的方法而只能望而兴叹,东坡先生之谓“我书意造本无法”,在明本处似也恰当。宋贤以禅论书,有法与无法,本就是佛教之思想,即禅宗所讲的“无我”、“有我”、“忘我”的境界,于书法则为不工而工工之极也,从明本遗迹中可看出也确实如此。每每看到明本书法,不自觉就会想,两头细,中间

6、粗的点画形式,无疑就是修禅者的自身写照,独行孤寂的瘦弱身躯,而又满腹经纶的历经世间沧桑,身是俗身,心似明镜。一山禅师(1247——1317年),讳一宁,号一山,浙江台州人,俗姓胡。大德三年(1299年)入日,及化,天皇赐宸奎,赠国师之号,题赞其像曰:“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一山一宁虽入日近二十年,但在学习怀素的众多书家中,他的书法确是与怀素最具共鸣的。二人相隔数百年,参禅事佛态度迥异而又相似,在书法上一山向怀素取法,并取得了成功,其关键所在,当与二人均事佛有关。怀素书法以笔触细瘦运笔迅速而著称,细瘦

7、的笔画表达了情感上没有悲欢的高潮与低谷,迅疾的运笔似要逃出文字的束缚与牵绊。一山禅师的书法以同样细劲的笔画,迅疾的运笔,再加上他枯淡的用墨方式,不也正是与怀素有同样的感受,然后产生共鸣的吗?禅家主张要见性成佛,“莫向言语纸墨上讨意度”(《大珠禅师语录》),其不立文字之说,强调教外别传、真指人心、见性成佛。其实,这与阳明学说中的“心即理”,强调本心是一样的。书法上,草书强调“不见字形,惟观神采”,通过现代审美标准的审视,草书,特别是大草、狂草书家卓有成就者,不论认不认同这一观点,惟“不见字形”方能“神采为

8、上”,怎样才能“神采为上”呢,那也是需要从作者本心出发,通过笔墨纸的接触摩擦,“发乎情”的表达在纸上,这时,时空已不重要,唯有“假笔转心”矣。怀素是这样,一山也是这样。禅宗的“不立文字”与书法的“不见字形”都在强调本心的重要性,不立文字非没有文字,不见字形也不是没有字形,只是我心即佛,我心即形而已。这正如中锋和尚在其《广录》中讲到的“禅不离心,心不离禅,惟禅与心,异名同体”。在以上两位元代高僧的书法世界里,佛法与书法确实有相通之处,只不过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