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我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辨析及延伸探讨

40我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辨析及延伸探讨

ID:1281688

大小:1.96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09

40我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辨析及延伸探讨_第1页
40我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辨析及延伸探讨_第2页
40我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辨析及延伸探讨_第3页
40我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辨析及延伸探讨_第4页
40我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辨析及延伸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40我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辨析及延伸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辨析及延伸探讨——基于湖北省村镇调研的城乡二元关系研究【提要】我国日益严峻的“民工荒”现象引发了我国是否已出现所谓“刘易斯转折点”的讨论。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将“城市—乡村”的发展看成一个交互的连续过程,而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体制和显著的区域差异则导致了该理论分析上的诸多困惑。本文在厘清刘易斯模型的各种预设条件及其与中国现实的差异的基础上,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述评;然后以湖北省村镇调研为例,从城镇化的微观机制视角检验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及政策建议。最后,本文试图为中国特色的“二元关系转折点”现象提供解释框架,并基于微观机制研究的启示而讨论其

2、政策含义。【关键词】刘易斯转折点;城乡二元关系;微观机制;解释框架11正文部分1引言2004年以来,“民工荒”首先发端于我国东南沿海省份,随后蔓延至北部和中部地区,并一直延续至今。迄今为止,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均已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但“民工荒”现象仍“高烧不退”劳动力资源输出大省也未能例外,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安徽省缺工总数达25万人;同时,2010年湖北省劳务输出人数预计将缩减10%~15%,外出人员至少下降100万人,省内用工缺口约60万人。,从而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现象与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LewisDualEconomyModel,以下

3、简称刘易斯模型)在跨越“刘易斯转折点”(LewisTurningPoint)时的推论有一定的相似性,由此引发了中国城乡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已经到来的争论。迄今为止,经济学家一般以刘易斯模型为参照来观察中国的城乡发展(伍山林,2008)。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具有二元性质,即表现为传统部门(以农业和农村为代表)和现代部门(以工业和城市为代表)之间交互作用的发展过程。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的劳动边际生产力大大低于工业“制度工资率”,如果工业部门按固定的“制度工资率”提供就业机会,农业产出边际低于“制度工资率”的劳动力就会愿意转移到工业部门去。在所有农业

4、剩余劳动力都被工业部门吸收之后,农业部门的工资率将沿着它的边际生产力曲线提高,这标志着传统经济转向现代经济的“点”来到了,即“刘易斯转折点”(速水佑次郎等,2005)。可见,如能得出跨越“刘易斯转折点”的论断,其意义十分重大;因为正是在这里,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供给,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高,二元经济最终融合为一元经济。这与中央“转方式、调结构、科学发展”的宏观战略取向和要求也是一致的,符合新时期发展的主旋律。但是,一方面,我国独特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与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许多预设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别,导致许多发

5、展的现实不符合经典模型推论;另一方面,我国国土广袤,东、中、西部区域差异大,使得以国家为单元的抽象研究和仅依靠统计数据归纳得出的研究结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从城镇化的微观机制入手,进一步延伸探讨我国城乡发展的“二元关系转折点”及其政策启示。2研究对象和方法2.1技术路线目前,虽然有关“民工荒”的经验研究已形成主流观点,即主要是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引起的,表现为“青壮年劳工荒”和“熟练技工荒”;但由于刘易斯模型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乡村”发展看成一个交互的连续进程,它可为“民工荒”现象及其相关的城乡发展的讨论提供系统性的视野,并引发丰富的政策启示。

6、由此,本文首先厘清该模型的各种预设条件与中国现实的差异,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述评,归纳出“刘易斯转折点”是否迫近的三种主要观点;然后以湖北省村镇调研为经验支持,从城镇化的微观机制视角检验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其政策建议,以此观察我国中部地区城乡发展的“二元关系转折点”的内涵;最后,在进一步的讨论中,试图为我国城乡发展的独特表征提供统一的解释框架,并基于微观机制研究的启示而引申出其政策含义。2.2研究对象11经验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工业化所需的劳动力主要由中西部地区的村、镇层面的外出务工人口组成,尤以江西、湖北、安徽、湖南、四川等为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其中,湖北省既是

7、劳动力资源输出大省,又是农业大省,其城乡发展在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对微观层面的判断主要以湖北省村镇调研成果为基础。调研工作包含县域、城镇、村(居)委会、企业以及个人五个层面,共涉及28个县市、57个小城镇、110多个村、200多家企业、1000多位村(居)民本文调研数据来源为《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课题,研究样本城镇充分考虑空间分布、总量、类型,人口分布的均等性、经济水平的均等性等,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采取了问卷调查(共回收居民迁居意愿的有效问卷1391份)、访谈、实地踏勘等多种调研方法;而对中观层面(中部地区)和宏观层面(全国范围内

8、)的理解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