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转折点的跨越与挑战———对日本、韩国和我国

刘易斯转折点的跨越与挑战———对日本、韩国和我国

ID:22838778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刘易斯转折点的跨越与挑战———对日本、韩国和我国_第1页
刘易斯转折点的跨越与挑战———对日本、韩国和我国_第2页
刘易斯转折点的跨越与挑战———对日本、韩国和我国_第3页
刘易斯转折点的跨越与挑战———对日本、韩国和我国_第4页
刘易斯转折点的跨越与挑战———对日本、韩国和我国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易斯转折点的跨越与挑战———对日本、韩国和我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刘易斯转折点的跨越与挑战———对日本、韩国和我国[摘要]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分别于1960年、1980年和20世纪60、70年代通过了代表经济结构转型的“刘易斯转折点”,研究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时期和经济转型时期面对资源匮乏、劳动力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等特点采取的针对性策略,对正处于“刘易斯转折点区间内”的我国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启示作用。文章通过总结经济发展先于我国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促进我国实现经济由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协调转型。  [关键词]刘易斯转折点;日本经济;韩国经济;台湾经济。  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是20世纪亚洲

2、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积极利用和兑现人口红利,充分利用这一时期产生的充足劳动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平稳渡过了代表经济结构转型的“刘易斯转折点”。我国目前正处于“刘易斯转折点区间”内,日本、韩国作为我国的邻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都先于我国,通过学习和借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的经验,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兑现人口红利,迎接和度过“刘易斯转折点”。  一、日本的经济发展经验。  日本经济起飞始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苏到高速发展,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1960年日本出台“国民收入倍增

3、计划”,目的在于增加收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1960~1970年这十年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出现新兴集团产业,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全民实施养老医疗保险。1972年日本实施列岛改造计划,土地投机行为盛行,土地价格暴涨,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共同作用下,日本经济在1973~1975年迎来了战后的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  1980年,日本政府提出科技立国策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通讯、生命科学、微电子产业,掀起日本新技术革命。战后日本主要实行的是“吸收性战略”的技术创

4、新模式,即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成果,在应用的过程中模仿、创新、改良以及吸收,进而开发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体系。技术创新是战后日本经济复苏以及高速发展的重要源泉。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技术进步对GDP的贡献率为33.3%,在稳定增长期为19.2%。技术创新对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起到了核心作用。战后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使其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衍生出了大规模的房地产投机活动,导致土地价格飙升。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日本国内企业和银行遭受巨大损失;技术研究开发滞后,日本90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后劲不足。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于20

5、世纪60年代跨越过代表经济结构转型的“刘易斯转折点”。  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  中国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间虽然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但依旧保持了将近50年的经济增长,直到21世纪经济发展出现逆转。20世纪50~70年代是台湾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年均增长率约为9.8%。20世纪60年代末,台湾地区经济通过“刘易斯转折点”,随着劳动力无限供给资源禀赋的消失,面对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和工资率,台湾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1.经济战略转换。1973年台湾地区开展了“十大建设计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

6、正国际机场”、“铁路电气化”、“台中港工程”、“中山高速公路”、“苏澳港工程”、“北回铁路”,兴建高速公路和电气化铁路,扩大港口和机场容量;核能发电厂建设,解决电力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的问题;重化工业建设,包括“中国钢铁厂”、“中国造船厂”、“石油化学工业”,提高生产原料的自给率和机械设备的自治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1]。“十大建设计划”加强了社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为经济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贡献作用。  2.产业结构升级。将战略重心转向策略性工业,目的是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科技产业的发展以自动化改造传统产业生产,逐步以出口高级技术产

7、品和优质低价传统产品取代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品,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带动经济增长,并配合实施奖励投资条例。到1980年,台湾工业比重上升到43.5%,农业比重下降为7.5%,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5]。  3.调整农业发展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农业开始面临新的问题。因此,台湾当局于1981年至1983年进行第二次土地改革,实施稻田转作计划和农业升级计划。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精致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所得。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993年颁布实施了社会福利政策纲领、就业服务法和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贴;1995年实施了

8、全民健康保险制度;1999年颁布了公教人员保险法。后来又颁布了就业保险法、社会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