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2课 《伶官传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2课 《伶官传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ID:12809612

大小: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9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2课 《伶官传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1页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2课 《伶官传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2页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2课 《伶官传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3页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2课 《伶官传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4页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2课 《伶官传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第2课 《伶官传序》(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伶官传序教学目的: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文言词语的用法。2.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4.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教学难点:步步深入的写作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学法点拨: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2、听录音,正音、明读

2、3、熟读第一二自然段。教学步骤:一.教学导入: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阳修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传记《伶官传》的序言《伶官传序》,从中学习他的另一人生观点。二、作者作品与时代背景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

3、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释题:师:伶,乐工,艺人。伶

4、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三、比较标题,换成史论题目这篇文章单从标题上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序文,但从内容上它却和前面刚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的体裁一样,都是史论,《过秦论》《六国论》两个标题上都有一个“论”字,这是史论文的标志,而且从这两个题目上就可以看出文

5、章的主旨,而本文虽是史论,但它是站在序文的角度命题的。那么如果我们也站在史论的角度为本文更换一个标题,而且也要有一“论”字,还要能反映文章主旨,大家看要怎样改才好呢?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学生自读全文(讨论)提示:庄宗论、后唐论、盛衰论、兴亡论。那么我们就把“兴亡论”确定为本文的新标题,它即简单又能反映文章论题。(板书新标题)再读课文,找出观点句(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秦的兴,是由于历代君王的励精图治,秦的灭,是由于帝王不施仁

6、政;六国破灭,则在六国之君争相赂秦,它们的兴亡都正如本文所讲的“盛衰兴亡皆在于人事”,它们都可作为本文论点的典型例证,因此本文论点有着很强的普遍性。然而本文选用的论据是什么呢?(后唐的兴与亡的史实)四、阅读分析第一、二段。1.请一位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学生倾听.2.全体学生齐读开头“呜呼”两字,揣摩语气答:“呜呼”这两个字,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慨叹,惋惜.3.讨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1)请学生翻译: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也是人事吗?(2)打出幻灯片:“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

7、人事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亦乃人事也.”比较它们的异同,讨论他们的优劣.(教师引导:原文采用反问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而改用陈述句后,语气、力度改变了.)4.讨论:“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1)重点:原,推究.所以,表……的原因.(2)问:可以知之矣的之指代什么提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的故事贯穿全篇,结果得出这个结论,或者说就是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证明这一句正是全文的中心论点.5.再次向学生明确全文慨叹、惋惜的基调,学生以这种基调再次集体朗读.五、分析朗读第二段.1.

8、学生自己揣摩晋王的临终遗言,并自由朗读.2.请学生做示范朗读,并总结语气.(教师引导:晋王的临终遗言,应该是语重心长,遗恨未消,用幻灯片打出)3.有条件的教师可示范朗读,然后学生根据相应语气集体朗读.4.问: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持什么态度?教师引导:庄宗对晋王的遗命是恭恭敬敬,兢兢业业.5.问:这些态度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