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doc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doc

ID:12803827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9

上传者:lmf666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doc_第1页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doc_第2页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doc_第3页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断扩大,应收账款数额也在大幅上升,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应收账款现状分析,阐述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原因,提出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日常管理    一、企业应收账款发展的现状    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间诚信度不足,互相拖欠货物构成连环债的资金总额已达4000亿元左右,占全国流动资金  的20%。而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于此同时,部分应收账款实际已成坏帐但未作坏帐处理的比重也远大于发达国家。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合理的风险防范制度已迫在眉睫。    二、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成因    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下,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其中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份额,由此必将引起应收账款的增加。  2.企业忽视信用管理,防范意识淡薄  由于企业自身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对客户的资信度等相关情况,缺乏足够的调查,只追求片面销售额,对应收账款增加的后果认识不足。盲目赊销,上当受骗,因此,呆账、坏账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3.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应收账款及赊销管理制度不重视,赊销审批程序不规范,甚至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因此,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由于企业重销售而轻清欠,导致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  4.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力度不够  一方面企业部门间管理脱节,对应收账款数额、账龄等情况不明晰,对逾期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清收,导致企业出现呆账、坏账。另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追讨欠款工作不得力等因素都是造成企业自身承担风险和承受损失的导火线。    三、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措施  4   目前,企业应收账款比重大,不仅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严重的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制订一系列合理的、有效的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  1.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做的好,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  (1)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用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用户给与赊销,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这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量,甚至是销售量减少;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会增加销售,但会相应的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2)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用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企业为客户规定的不同的付款时间。折扣期限是为用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现金折扣是用户提前付款所给予的优惠。提供比较优惠的信用条件能增加销售量,但也会带来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等额外的成本支出。  (3)收账政策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的客户应当将其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所欠。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客户,在去电发函的基础上,再派人与其当面沟通,协商一致,争取在不影响业务关系的情况下妥善的解决账款拖欠问题。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企业如果采用较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成本,减少坏账损失,但会增加收账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成本,增加坏账损失,但会减少收账费用。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  2.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应由特定的部门来完成,而以往由财务部门或销售部门担当此角色已不能适应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企业要对赊销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控制,因此企业应设置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同时配备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确保信用管理职能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信用管理部门是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桥梁,信用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包括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信用调查、管理客户信用、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  (2)建立部门审批的职责和权限。企业应建立内部审批制度,规定业务员、业务主管的审批限额,限额以上的审批由总经理批准,数额特别大的由企业领导集体决策。同时,财务部门也应制定相应的审批制度,在销售部门相关人员审批的同时由财务部门进行复合审批,数额超过其审批权限时,由上级领导审批。对应收账款超过赊销额度的,必须严格按赊销审批程序进行逐级审批,对没有审批权限的或超越审批权限的人员擅自做出的赊销行为,实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并承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4   (3)建立应收账款定期对账,年度清查制度。企业必须定期组织专人与债务人进行账务核对,年末时进行全面清查,并做到债权明确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并同时向债务人逐一发放催收函以保证债权时效。对既有债权又有债务的同一债务人,应付该债务人的款项,应当从应收账款中抵扣,以确认应收款项的真实数额。对有逾期应收账款的债务人实行“前账不清,后账不付”的原则,以减少企业资产的流失。  (4)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分析管理。财务部门按月编制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加强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控制,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等,及时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发生及收回情况,通过报表的分析及时监督掌握欠款超期状况,以便企业调整其信用政策并向相关部门提供应收账款账龄数据及比率,催促相关部门收回逾期的账款。财务部门对应收帐款的管理可以分为A级、AA级、AAA级三级管理,对于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可以划为A级管理,对于账龄在3--6个月以内的可以划为AA级管理,对于账龄在6个月以上的可以划为AAA级管理,对于不同级别的应区分管理定向分析,严格控制账龄,这是内控制度的重要环节。财务部门应编制一定期间的赊销客户的销售、赊销、收帐、帐龄分析表及分析资料给有关领导。在分析中应利用比率、比较、趋势、结构等分析方法,分析逾期债权的坏账风险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以便修定当前的赊销策略。  (5)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应根据账龄逾期的程度或应收账款的总额合理地估计坏账的风险,并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应收账款可以计提坏账准备金。因此要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及坏账损失审批核销制度。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正确估计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选择恰当的坏账会计政策。正确及时计提坏账准备。  (6)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内部审计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环节的各个部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监控体系,改善内控制度,二是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玩忽职守、内部舞弊、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  (7)建立科学的催收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企业应当依法理财,对到期的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提醒客户依约付款;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应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催收;将催收的工作落实到不同的部门,由不同的人员具体负责。另外,加强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积极性,主要控制应收账款回收率,兼顾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率的控制。销售过程中营销人员对应收账款回收责任的大小直接决定了销售人员选择赊销的可能性或选择赊销客户、信用额度等的谨慎程度。企业可以将销售人员工资收入与应收账款的回收率作为一项指标来考核衡量,对催收货款清理欠款有成绩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因催收账款不利而造成呆账,坏账损失的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8)加强相关部门的辅助管理功能。  第一,加强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辅助作用。  第二,加强开发生产部门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辅助作用。  第三,借助与银行的融资业务提高应收账款出售的变现能力。  总之,为保证企业长期的持续发展,要不断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从管理体制入手,建立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机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才能降低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云起:营销风险预警与防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   [2]方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若干建议。财务与会计,2004(1).  [3]王霞:如何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财会研究.2006(4).  [4]杨英:浅谈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