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体系探究_论文

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体系探究_论文

ID:12764324

大小:23.9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8

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体系探究_论文_第1页
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体系探究_论文_第2页
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体系探究_论文_第3页
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体系探究_论文_第4页
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体系探究_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体系探究_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适应问题及其调适体系探究论文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适应问题调适体系论文摘要:本文对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的适应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在角色转变中出现的角色不适现象,深入研究了这些不适应现状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调适体系。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为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尽快完成由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变,懂得作为职业人应该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要求。但是在转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问题,所以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的调适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1.大学毕业生角色

2、转变中的角色不适的主要问题社会角色转变前对自身角色认识和定位的偏差一些大学生习惯了十几年来校园生活的简单和宁静,没有主动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局限于学校赋予自己的角色认识,对自己角色的定位缺乏理性的认识,与社会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对未来工作环境规划不合理,没有客观地评价自己,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识有偏差。社会角色转变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导致失意苦闷9/9一些大学生在构想自己未来的职业时大都具有丰富的理想色彩,而一旦觉得现实不如理想那样美好,失落感便油然而生,甚至悲观失望。同时,由于缺乏对

3、社会及各种职业需求的足够了解,在择业取向上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往往脱离现实。职业适应不良造成的挫折感和失衡感毕业生在校时所处的是相对清静、单纯的校园,在社会上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很难正确地分析,往往带着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个社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很快发现在学校里所学的有些知识在工作岗位上根本用不上或不够用,总是进入不了工作角色。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习惯用学生时代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待工作,从而更加无法适应目前的角色和职业。2.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中的角色不

4、适的原因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复杂心理焦虑心理。不少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心理压力较过去明显增大,担心工作是否最佳,担心求职是否被拒,表现为过度焦虑、紧张烦躁。抑郁、畏难心理。9/9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屡屡遭受挫折,不为用人单位认可接受,而出现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的抑郁心理,以及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卑抱怨心理。极少部分大学生一旦受到择业挫折,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大大减弱,甚至对自己全盘否定,感到一种空前的失败和愧疚,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大学毕业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知识转化率低。目前,

5、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普遍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到了社会上后显得很被动。有关部门对相关企业作了一个信息反馈,6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后,即使是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也不足40%;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就业理念滞后。毕业生就业理念因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其就业理念主要存在三大误区。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大压力。9/9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受传统思

6、维方式的影响,大部分毕业生首选有招牌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则兴趣不大。但是最后,民营的、中小企业却成了毕业生最大的雇主。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就业的客观因素全国就业形势严峻。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比2017年增长了20万人,而2017年将达到660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薪酬有所期望。薪酬问题向来是大学生就业中的热点问题,根据调查的企业吸引力

7、分析,薪酬与福利一直是吸引大学生选择该企业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1500元是多数大学生的薪酬底线。2017届毕业生的月薪底线有大幅度上升,比2017届上升了约500元。由于性别不同,在薪酬期望方面,男生的期望值要明显高于女生。就业的趋向发生改变。随着大众化就业时代的来临和全社会就业竞争的加剧,社会向大学生就业提出了由大城市向基层乡镇转移的要求,如果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不发生变化,那么即使就业也无法适应。3.大学毕业生社会角色转变的调适体系研究9/9心理适应模式研究者认为,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

8、初级目标及基本目标,是个体生存与发展必要的心理素质之一。张大均等将心理适应看做是个体在基本的心理素质成分(认知)和人格潜质(个性品质)的基础上,在自己的特定年龄阶段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中,通过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外在社会环境进行学习、应对和防御,对内在心理过程进行控制、理解和调适所表现出来的习惯性行为倾向。它与认知品质、个性品质一起同为心理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之一。下面就谈谈心理适应对大学毕业生角色转变的影响。有助于大学毕业生理性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每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