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58173
大小:145.33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8
《各地工业园区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各地工业园区分析Ø(1)贵阳市工业园区节能管理现状分析及建议随着贵州省“100个产业园”成长工程的不断深入,我市工业企业加速向园区集聚,逐步聚集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工业园区。在工业节能领域,正逐渐由单个企业技术节能转变为工业园区内部系统节能,甚至是园区与园区间的体系节能。工业园区的目标是在最小化参与企业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工业园区是否通过系统管理减少能源资源浪费,是衡量一个现代工业园区是否成熟的方面,也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2013—2014年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市能源研究会开展贵阳市工业
2、园区节能管理现状走访调研,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根据2013—2014年走访调查情况,我市11个工业园区中只有4家产业发展规划涉及了能源合理利用及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等相关内容,部分工业园区甚至还没有完成产业发展规划。仅有1家明确了节能领导和工作机构,仅有2家统计园区能耗、废物排放及综合利用数据。总体看来,贵阳市工业园区在节能工作机制、制度建设、信息网络、宣传教育、节能技术创新和相关基础管理等方面还需加强建设。园区实际建设情况离真正高效利用能源还有一定差距。二、原因分析政府层面分析。1.政府节能体制分析。目前,我市节能管理工作还存
3、在县级工信部门、生态文明建设部门与工业园区管理团队的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导致工作运行不够顺畅等情况。对工业园区节能管理来讲,尽管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部门在节能管理中职能,但由于工业园区大多由工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直接指导,加上职能定位不清,在实际操作中工业园区节能工作相应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县级生态文明建设部门要指导工业园区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难度很大。2.政府节能机制分析。一是我市工业园区考核目标更为侧重经济增长,未将能源资源利用与园区干部绩效考核联系起来,不少地方在建设工业园区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企业的引进数量和引入的资金量大
4、小,淡化了园区自身产业链的建设及企业间的关联程度。导致在工业园区企业在包括循环经济在内的产业链布局不尽合理,政策措施不适应、产业链接障碍大、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二是2012年后,贵阳市各园区大多采取“一区多园”(注:“园区”是指在区域内所有工业园的统称;“园”是指园区内的某个二级工业园)的模式,虽然调研的园区都成立了园区办,但是大多数园区并没有对“多园”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大多新建二级工业园也未设立园区办,只派驻了少量人员,管理力度有所减弱。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园区统一管理能力受限,能源资源有效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政府在对园
5、区宏观调控、财政税收优惠、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政策还做得不到位,使工业园区建设在具体调控、兑现财税优惠、完善具体激励机制方面出现了诸多障碍及困难。部分园区相关补链项目的引进时常遭遇政策冲突或条件不足而搁浅,导致一些能带来良性的节能效益、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的补链项目出现入园障碍或运营困难。三、园区层面分析1.园区节能体制分析。由于大部分园区管理机构职能单一,与地方职能部门职责不清等原因,造成侧重于园区经济发展,弱化能源资源利用管理。对于赋予的节能职责,因制度不全、资金不足、人员欠缺等问题,未能完全履行,大多数园区管理机构不具备
6、能源资源管理能力。具体表现在园区管理机构既没能履行政府能源资源监管职能,又未完全承担作为园区运营方所应履行的企业节能管理职能,出现管理缺位现象。2.园区节能机制分析。一是部分工业园区内部“单园”各自发展,缺乏统筹协调管理,从而导致园区对能源资源整体协调及规划能力欠缺。二是工业园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普片存在规划滞后、投入不足、人才缺失等突出问题,大多数园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还较落后、公用信息平台尚未建成,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还存在许多障碍,影响了能源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缺乏相当程度的技术积累。各工业园区均缺乏专业的工业园区
7、节能知识、技术、信息方面的人才。四是由于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对节能本身存在信息收集与传播机制缺陷,不能为企业责任提供权威、实用的节能信息,特别是缺乏有关节能项目的成本与效益等财务分析信息。而企业大多没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来收集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对于技术的发展情况缺乏动态跟踪能力。故在交易成本高、承担风险大的情况下,企业自身缺乏节能的内在动力。四、关于提高工业园区节能管理水平的一些建议结合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要求,我市工业园区应努力向节能化、循环化、环保化、绿色化等生态文明发展方向迈进,打造贵阳工业园区升级版。鉴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8、:(一)政府节能方面1.政府节能体制方面。建立针对性强、相对独立的垂直式一体化管理体制。克服地方工业区各具特色的多头管理、多方协调而效率差的管理弊端,统一规范管理体制。区(市、县)地方政府应指定专门的领导部门,按条线进行垂直或一体化管理,使能源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各种资源实现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