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54865
大小:4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8
《林木病理复习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林木病理学》复习指南一、名词解释(24分)如:症状:林木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病状、子实体、根状菌索、子座、侵染循环、寄生种子植物、生物防治、林木病害综合治理、单主寄生现象、转主寄生现象等二、填空题(10分)如:1、真菌有性孢子有: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2、真菌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粉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3、最新制定的国内林木病害的检疫对象有:松树疱锈病、松材线虫病、杨树病毒花叶病、猕猴桃溃疡病、冠瘿病、草坪草褐斑病、落叶松枯梢病4、病原物侵染寄主的致病机制:机械穿透、营养物质掠夺和化学致病作用等。5、侵染循环包括3个
2、环节是:病原物的越冬、病原物的传播、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6、菌丝变异:吸器、附着孢、假根;7、菌丝体的变异:子座、菌核、菌索、菌膜8、真菌门下分为5个亚门,分别为:鞭毛菌亚门、半知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4、苗木猝倒病病状主要有:种芽腐烂、茎叶腐烂、猝倒型、立枯型;5、锈菌生活史三大现象:转主寄生现象、单主寄生现象、多型现象一、选择题(6题共6分)如:1、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纤维素;B:半纤维素;C:几丁质;D:果胶质2、松材线虫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A:昆虫;B:人为活动;C:风力;D:线虫3、对四环素敏感的病原为:A:病毒;B:植原体;C:细菌
3、;D、真菌4、下列哪种病害是检疫性病害?A:松瘤锈病;B:松疱锈病;C:松针褐斑病;D:松针锈病5、在发病季节,影响病菌侵入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B:湿度;C:风;D:光照6、造成植物徒长和倒伏、贪青迟熟,抗病性下降,是由于()过量A、N,B、P,C、K,D、Mg7、()是细胞体内细胞质浓缩的产物,抗逆性极强,是食品和实验室培养基的主要消毒目的A、荚膜,B、芽孢,C、原生质体,D、细胞膜一、判断改错题:(10分)如:1、有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病害就一定会发生。()改正:2、植原体(类菌植体)是非细胞生物。()改正:3、林木冠瘿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改正:4、林木病害的初侵染来
4、源为病原物越冬场所,再侵染来源为发病植株。()改正:二、简答题(10分)如:1、正确写出以下10种病害的病原:板栗白粉病(真菌子囊菌亚门);油茶煤污病(真菌子囊菌亚门);冠瘿病(细菌);木材腐朽(真菌-担子菌亚门);紫纹羽病;白纹羽病;枣疯病等(植原体);松材线虫病;杨树黑斑病;杨水疱溃疡病、炭疽病•如:2、植物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1)受病组织水渍状;(2)透射光下,病斑透光;(3)潮湿条件下,病部有菌脓。如:3、简述革兰氏染色反应方法步骤——一、总论问答题(15分)如:为什么说人类活动促进了病害流行?答:人类活动对病害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引进新病原或传播病
5、原;2)大面积栽培单一品种;3)有时栽培高产但感病的品种;4)栽培管理技术落后;5)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如:研究侵染循环在防治上有何意义?二、各论问答题(15分)例:简述苗木猝倒病的症状类型、病原类型、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答:症状类型:1)种芽霉烂型;2)茎叶腐烂型;3)猝倒型;4)立枯型病原类型:有侵染性和非侵染性两大类:1)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于圃地积水、复土过厚、土表板结;或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茎。2)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孢菌(Fusariumsolani),丝核菌(Rhizoctoniasp.),腐霉菌(Pythiumdebaryanum)等。防治措施:1)选好圃
6、地;2)“消毒”土壤;3)合理施肥;4)细致整地;5)及时播种;6)药剂防治;7)幼苗发病及时处理。例:简述杨树枝干病害的发生特点、致病机理及防治措施;例:简述松材线虫病的症状类型及综合治理措施;一、综合分析题(10分)1、寄生物的寄生性分为哪几种类型?对于不同寄生类型的病原,我们在防治上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答:寄生性强的,如活养生物和半活养生物,对寄主选择性较强,与寄主生长势基本无关,因此,防治主要采取选育抗病品种和化学防治措施,或喷施化学农药防治。而弱寄生菌,如死养生物,病害发生与否与寄主生长势关系密切,因此,在防治上以营林技术为主,化学措施为辅2、简述在林业生产各阶段(如
7、育苗、造林、抚育管理),与病害防治有关的营林技术措施。(10分)答:(一)、育苗防病措施1.苗圃地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远离同种大树;2.轮作——调节地力,“饿死病原”;3.土壤消毒——杀死或抑制病原的生存;4.注意圃地的卫生。(二)、造林防病措施1.适地适树;2.壮苗造林;3.合理混交;1.按规格整地。(三)、林分抚育防病措施1.合理密度——透光、通风、扩大营养面积;2.防止机械损伤——避免伤口产生;3.发现病株及时处理——保持林地卫生;4.采伐年龄要合理——避免腐朽出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