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43929
大小: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选修)导学案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知识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知识梳理:(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的物质性活动。(1)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活动。(2)实践是一种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征(1)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实践的和实践的。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及其也具有客观性。(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
2、个人的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________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发展着的。3.实践的形式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1)改造的生产实践。(2)变革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活动。(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_____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________和_______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_________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______的认识。(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的产物。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______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
3、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_________,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_____。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_______,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处在和的交汇点上。(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_____。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_____和实践中产生的______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_____
4、_中来,最终还要回到______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_____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三)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则会阻碍人的实践活动。2.方法论:坚持第一的观点,重视指导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地统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三.易混易错点:1.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4.实践的历史性在于它是有目的的,客
5、观的物质性的活动。5.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6.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人们的实践。四.巩固练习1.“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A.
6、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3.下列句子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蕴涵哲理一致的是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B.士别三日,刮目相看C.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D.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4.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①客观的物质活动②纯粹主观的活动③自觉能动的活动④社会历史的活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古人云:“知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古人的话体现了:A.认识对实践具有反
7、作用B.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D.实践是获得正确理性认识的唯一途径6.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医生治病 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 ④调节分配结构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7.“山寨春晚”,无疑是2010年初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社会各界对它的评说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赤裸裸的侵权行为,也有人为其贴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标签。这表明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B.认识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