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文摘要贾平凹的散文在当代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散文理论及其创作,向传统文化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充分发挥自身天赋,融会古典和现代汉语语言的成功运用,创作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学语言,形成一套独特的、极具个性化的文学语言风格和文学语言价值观,为新时期本色派散文的美学大厦添砖加瓦,他的散文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读起来耐人寻味。本文主要从贾平凹散文的思想风格,语言艺术,细节艺术和审美类型来阐述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关键词:贾平凹;艺术特色;思想;语言风格 目录引言………………………………………
2、………………………………1一、富有个性的思想风格………………………………………………4(一)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生活…………………………………………4(二)自然而成的文章结构…………………………………………5(三)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5(四)流溢着哲理思想………………………………………………5二、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7(一)朴素中见真情…………………………………………………7(二)朴素中蕴哲理………………………………………………8(三)朴素中含幽默………………
3、………………………………9(四)朴素中出诗画………………………………………………10三、精妙入微的细节描写………………………………………………10一、丰富多样的审美类型………………………………………………11结论……………………………………………………………………12注释……………………………………………………………………12参考文献………………………………………………………………12致谢……………………………………………………………………13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蔡海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级汉语言文学094100
4、1258583)指导教师:黄芬香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贯穿性人物,贾平凹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与影响。贾平凹是一个复杂独特的存在,不同文体经他的灵光照射便能异彩顿生,以一人“兼具数美”,实为当代文学创作界的奇才。其小说创作成就巨大,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以广泛宏富的内容、超凡脱俗的形式在当代散文创作中脱颖而出,卓然独立。贾平凹散文取材自由,关注日常生活,他的散文题材非常广泛,近似杂记,不同的文体,经他的灵光照射,便异彩顿生,实为创造界的奇才。他的创作内容十分丰富、广博浩瀚,包罗万象,五彩缤纷。贾平凹的散文理论及其创作,向
5、传统文化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充分发挥自身天赋,融会古典和现代汉语语言的成功运用,创作出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学语言,形成一套独特的、极具个性化的文学语言风格和文学语言价值观,为新时期本色派散文的美学大厦添砖加瓦,本文主要从贾平凹散文的思想风格,语言艺术,细节艺术和审美类型来阐述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一、富有个性的思想风格贾平凹散文无论在视角,结构,意蕴和哲理上都充分展示了作者富有个性的思想风格。(一)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生活贾平凹从开始写散文起,就能从另一个视角来发觉人性中的美妙的东西,同美丽的心灵和辉煌的理想去编织出绚丽的生活花环
6、,以丰富的内心情感轻拨着读者的心弦,使主体和客体的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月迹》中这样写道:“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她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我们又抬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吗?”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平凹这时期的散文显示出了生气勃勃的思想和解放个性的风格,他自由自在地抒写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充分表露自己的个性,情随事迁,心无旁骛,偶有感慨系之。在贾平凹散文里,作者通过笔锋来展现自己所处年代的生活,抒发自己对
7、生活的感受、感悟及讲述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他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率真自然的生活意境美和意趣美,透过敏锐的观察力来写平常人生的微妙情绪和意趣,他视艺术感受为一种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态度,讲求情操所致,自然为文。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必须老老实实生活,不是存心去生活中获取素材,也不是弄到将自身艺术化,只能有意无意地,生活的浸润感染,使提笔时自然而然地写出要写的。”[1](二)自然而成的文章结构贾平凹散文里的散文数量虽多,但读后没有千篇一律的雷同感。散文篇幅虽短小,但布局非常巧妙,绝不平直僵化。贾平凹说:“散文最讲究严密的结构,但
8、却来得轻轻松松。”这是因为贾平凹虽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文章的结构形式,但又能在不刻意中创造出严密多变的文章结构。首先,文章内部结构灵活变化。作者从一开始就着重于紧扣读者的眼球,似将读者慢慢引入一道道迂回曲折的画廊中,令人时有惊喜的发现,给人一种越读越想往下读的吸引力。如,在《访兰》中,作者采用了“峰回路转”的铺设。先写父亲从山中挖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