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36217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内容提要】教育研究者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可从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是否迫切需要及研究者本人有无研究的欲望和热情这两个维度大致区为“异己的问题”、“私己的问题”、“炮制的问题”及“联通的问题”四种类型。一个真正“好的”研究问题,无论对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来说,还是对研究者自身发展来说,都应当是“真”问题。任何真正“好的”教育研究,都必须既是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之过程的“真实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者自身生命运动的“真实的…… “实践就其本质而言是超越的,它是人自身对他所处的环境的超越”,而“教育
2、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必然具有超越的特征”。(注: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2).)那么,教育怎样才能实现其超越的本质呢?答案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明确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意识到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这样看来,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可以说既是实现教育之超越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
3、根本途径与迫切要求。在这个意义上,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便成了我国当下教育发展的一个总的大主题,也成了我国当下教育研究所不能不基于的一个总的大背景。换言之,教育创新应当成为我国当下教育研究的一个大主题。 现在的问题是:教育创新需要研究的问题成千上万,但这里值得追询的是:研究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一个”问题而不是“那一个”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问题”?进而言之,被教育研究者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的那些“研究问题”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教育研究又究竟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对于诸如此类的询问,很有从理论上予以解答的必要。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逻辑的分析
4、,还是现实的审视,我们都可从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是否迫切需要及研究者本人有无研究的欲望和热情这两个维度来审视教育研究者所确定的“研究问题”。而这一审视的结果,便可把这些研究问题大致区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教育理论的发展或教育实践的改善迫切需要解释与解决、但研究者本人并无相应研究欲望与研究热情的问题。研究者对此类问题之所以并无研究欲望与研究热情,或许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基础及由此而生发的探究兴趣,或许是由于缺乏必备的能力基础及由此而形成的研究自信,或许是由于认为在个人利益方面“得不偿失”而不想为之付出相应的劳动。显然,此类研究问题
5、对研究者而言仅仅是“他者的问题”、“公众的问题”,亦即“与己无关的问题”。诚然,由于这些问题是教育理论的发展或教育实践的改善迫切需要去解释与解决的,因而它确实是一种“真”问题,但这种“真”只是对“他者”而言、对“公众”而言,而并非对研究者本人而言。对研究者本人而言,它恰恰成了一种“假”问题。对于这种纯粹的“他者的问题”与“公众的问题”,对于这种“与己无关”的“假”5问题,研究者究竟能投入多少情感、激发多少智慧,令人怀疑。如果说完整的研究过程起始于研究问题的确定的话,那么,这种研究从一开始就已经错了,因为研究者从一开始就已准备违心地去进行所谓的
6、“研究”了。我们姑且把此类研究问题称为“异己的问题”。 不过,这里需特别指出的是,把上述研究问题称为“异己的问题”,并不能成为研究者回避或拒绝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教育实践的改善所迫切需要解释与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借口,尤其不能成为回避或拒绝对教育现实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借口。恰恰相反,作为一个兼具学术良知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研究者来说,当对教育现实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加以解释与解决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他身上的时候,他必须挺身而出,知难而进,自觉加压,主动适应。倘若研究者此时尚缺少必要的经验基础的话,那么他所需做的恰恰是应主动贴近
7、与走进教育现实,扩充自己的经验基础(事实上,没有这种贴近与走进,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超越);倘若研究者此时尚缺少必备的能力基础的话,他所需做的也恰恰是应主动进行方法、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强化自己的能力基础;而倘若研究者是由于认为在个人利益方面“得不偿失”而不想付出相应劳动的话,则他就更需要对自己的精神面貌加以反思了。概言之,教育研究者常常需要把上述“异己的问题”转变为“联己的问题”。 第二种是研究者本人怀有研究欲望与研究热情、但却未必是教育理论的发展或教育实践的改善所迫切需要去解释与解决的问题。研究者之所以对此类问题怀有研究欲望与研究热情,或许
8、是想破解自身生活经历中的一些迷团,或许是想代偿性地实现自身业已逝去的岁月中未能实现的愿望,或许是想展示与发展自身的研究能力与研究技术。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此类研究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