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31683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8
《河北省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技术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编作品一美丑美与丑是一对对立统一的概念。美与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子);美不等同于实用(墨子);美没有客观标准(庄子、老子);王统人性论,美与善人相联系(孟子);美在完善的古典主义美学观(荀子)。两汉时期,神学理解(董仲舒);辩证探索美丑,因方法而异(刘安),因审美者而异(刘向、扬雄);美的多样性(贾谊),美从善的范围里分离出来。魏晋时期,许多人从文学艺术角度讨论美丑。唐宋时期,人们意识到美与善虽不能等同而论,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关系(郑樵)。明代强调美的虚实结合(汤显祖)。清代时期,注重自然美(叶燮)。近代社会改良者注重人对美的追求,唤起民众觉醒的意识(梁启超)。二情志情志理论基本
2、观点是:诗歌要表达人们的感情、志意、抱负。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偏重抒情的特征,强调作品中表达作者志向,抒发作者感情。古人认为情志是文艺作品的灵魂,既是对文艺作品情感性的要求,也是对文艺作品思想性的要求。“诗言志”与社会秩序联系起来,能使社会安定(《尚书》);“礼”、“乐”相善,相辅相成(荀子)。南北朝时期,兴起诗歌“缘情”理论(末端流于惟情论,李商隐以“言志”纠“缘情”之失)。宋代理学家反对文艺作品的情感性(邵雍),但更多人重视“诗言志”(袁燮、陆游、张耒)。明代时期,强调“志”与“情”的统一性(吴宽);钱谦益综合儒家观点,认为诗歌重性;清代时期,强调文艺作品缘情达志的本质要素(黄宗羲、袁
3、枚、纪昀)三形象艺术形象是文学艺术区别于额学技术的基本特征。先秦远古时期,象是模仿的产品,象的概念等同于模仿的概念(《左转》、《周易》)。魏晋以后,文学(理论)有了相当程度发展,形象范畴不再囿于现实现象,强调形象的艺术性;唐人强调艺术形象(及音乐)应具有兴的托物喻情作用(殷璠);宋代时期,强调诗画同一(苏轼、郑樵);明代时期,注重诗歌创作中意与象的统一性(何景明、胡应麟);清代时期,强调艺术形象是诗人创造的结果(叶燮)。四形神形神是中国美学史中一对对立统一的概念,属于艺术辩证法范畴,形式外相,神是内涵。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关于形神问题的理论有重形、重神、形神兼备的偏重,形神兼备是我国古典美学
4、理论一贯重视的艺术传统。汉代时期,注意到神对形的重要意义(刘安);魏晋时期,绘画家意识到眼睛是心灵窗户(顾恺之),抒发领域也着重神大于形的观点(王僧虔);唐代时期,注重先神后形(王维、张彦远);宋代时期,传承魏晋时期的“得意忘形”说,强调重神神域重形(欧阳修),同时也有形神并重的理论(晁说之、元代刘因);明清时期,在“得意忘形”之论上,进一步辩证讨论(王履、唐志契、郑板桥)。五气韵气韵的概念始于魏晋时期的清谈及对人物山水的品评,它产生于形神统一的基础上,又是主客观相互交融的结果,此概念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古代发达的抒情艺术。魏晋时期,绘画六法中含有“气韵”(谢赫),文论中提出风骨、隐秀、“韵
5、气一定”之说(刘勰);唐代论诗画注重气韵可意会不可意状(张怀瓘、皎然、张彦远、司空图);宋代论诗画强调物象容纳了想象的结晶(梅尧臣、郭若虚、黄庭坚)。书论提出达到风神(风韵)的要求(姜夔),同时作诗提出了气韵论气象的观点(严羽);明代提出“花蕊烂而木生意”的观点(胡应麟、王骥德、唐契志);清代提倡作诗比兴与神韵联系起来讨论(王夫之、张庚、唐岱),翁方纲提出神韵有超脱与征实的表现。六文质文质的关系是文艺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文质要求统一(孔子);形式的重要性(慎子);“文质论”(扬雄)。魏晋时期,注重文质统一(刘勰);唐代魏徵分析了文质两者长处,皎然强调文质并重,缺一不可;宋代强调
6、自然而有文(苏洵),道学家认为内容重于形式(周、程、朱),除此之外重视功用性(王安石、陈亮)。清代时期,突出质的重要(方苞、章学诚)。七虚实虚实是对立统一的美学范畴。实指文艺作品中直接可感的方面(直接形象),虚指文艺作品中直接形象引发而由联想或想象所得的间接形象。中国古典艺术追求虚实结合,有无相生,从而构成妙境。虚实结合源于哲学中的有无相生论(庄子、老子);汉人把作品中的虚实看作成功与否的关键(王充)。魏晋以后,文学创作崇虚;唐朝继其发展(司空图);宋人喜欢引入佛禅,提出作诗作画的“以虚孕实”理论(叶梦得、《宣和画谱》);明代诗论、戏论和画论强调虚实互用(王骥德、袁宏道、董其昌);清人提
7、出虚之妙在于引出无穷想象(李渔),文艺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尺牍新钞》、金人瑞),作画虚重于实(范玑、蒋和)。各种艺术门类对于虚实的表现效果不同(洪兴全)。八真幻真幻是古老的一对美学范畴。真即真实性,艺术创作来源需要真实,作品的真是想象中的、清理中的、审美的真实,亦可成为艺术真实。幻即客观的假,但可是艺术的真。作品中的真幻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不完全符合现实逻辑的情感逻辑的力量。先秦时期强调真诚的重要(庄子);汉代时期,面对文学虚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