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略论金石学兴起于宋代的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略论金石学兴起于宋代的原因略论金石学兴起于宋代的原因刘心明(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金石学在宋代兴起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显着变化.这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我国学术文化持续发展的一种逻辑必然.具体地说,怀疑精神的普遍流行,知识阶层的精神追求与传拓技法的高度发展共同形成了其内在的学术动因,文化政策的诱导影响与人才资源的不断增长又分别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关键词:金石学;兴起;原因:宋代中图分类号:t(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839(2004J02—0076—06
2、TheReasonWhyEpigraphyRoseintheSongI)ynastyLIUXin—ming.(ResearchInstituteofLiterature,HistoryandPhilosophy,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100,P.R.China)Abstract:DuringtheacademichistoryofChina-itisaremarkableeh=~ngthatepigraphyroseanddevel-0pedquicklyintheSongDynasty.Dependi
3、ngonthespecialsocialconditions-ChineseclassicallearningdevelopedSOgreatlythatepigraphywouldrisecertainly.ThereWerefivere碰舢s.Thefirst,scepticismWSSgenerallyprevalentatthetime.Thesecond-intellectualspursued8highspirituallife.Thethird,therub-bingskill-tomakerubbingsfromins
4、criptiOIlSonstonetabletsorbronzevessels,haddevelopedhig}lly.TheseareregardedasinternalC.aUS~.Thefourth-governmentpolicyinducedintellectualstostuayepigra-phy.Thefifth-researchfellowWasbeinginoreandinore.Theseareregardedasexternaleallse.Keywords:epigraphy;rise;reasons;the
5、SongDynasty中国历史进入两宋时期,学术文化在历代积累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幂则这一时期,在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上都有较大的开拓与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学术门类与着述体裁,从而形成了灿烂的宋代学术文化.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作为传统史学的一个崭新的分支学科——金石学逐渐兴起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金石学的学术框架内,宋代学者对先秦至五代的金石文献进行了广泛的搜集整理与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其研究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涉及范围之广,所获成就之高,无不远迈前
6、代.所有这些,不仅构成了宋代学术文化的一个显着特色,同时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较为重大的变化.因此,不能不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宋代金石学兴起收稿日期:2003—12—31作者简介:刘心明(1964一),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献学理论与石刻文献.76>略论金石学兴起于宋代的原的历史原因,自近现代以来就有不少学者曾经作过专门的考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王国维'第卷排,傅振伦,夏超雄],李菁等数家.他们曾先后在有关论着中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分别得出了不少令人信服的结论.但是
7、,上述几家的研究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大致说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宋代金石学兴起原因的归纳还不够全面;二是在对某些局部问题的论证中,立论有时稍嫌空泛.因此,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深入探析,力求获得更加圆满的答案.笔者认为,在考察宋代金石学兴起原因的时候,首先应该从学术文化本身的发展变化中寻找依据;其次,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政治,经济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因为前者是其内在原因,后者则是外部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研究的结论尽量全面而有深度,避免偏颇与肤浅.下面就从这两个不同的方面简略地分析阐述金石学在
8、宋代兴起的历史原因.一,内在原因宋代金石学兴起的内在原因,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1.怀疑精神的普遍流行北宋最初的几十年,在学术上仍然秉承唐,五代的遗风,学者治学多以汉唐诸儒为楷模,以《五经正义》为准绳.但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