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图式与书法鉴赏

心理图式与书法鉴赏

ID:12692367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8

心理图式与书法鉴赏_第1页
心理图式与书法鉴赏_第2页
心理图式与书法鉴赏_第3页
心理图式与书法鉴赏_第4页
心理图式与书法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图式与书法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图式与书法鉴赏陈弟摘要: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心理图式”理论出发,并结合古代书论中关于书法鉴赏的讨论,分析鉴赏心理图式同化、顺化及平衡的建构过程,并由此对影响书法鉴赏深度和方向的情感及认识经验两个因素加以探讨。再试图用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初步论述书法鉴赏心理的选择性倾向和惯例倾向两个基本的心理特征。关键词:心理图式书法鉴赏鉴赏,明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云:“赏以定其高下,鉴以定其真伪。”张丑指出了鉴和赏是主体的两种认知活动,但却没有完全说出两种主体认知活动所涵盖的内容。“赏”除定其高下,还是主体处于愉悦状态下的赏玩心里活动;“鉴”,除定其真伪,还有主体的批评思维活动。然而,

2、是什么主要因素影响着主体的鉴赏过程,这个过程中鉴赏者又有什么心理特征?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两个问题。如果说注重心理学研究成果是20世纪西方艺术研究的一个鲜明特点,那么认知学派则是艺术心理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对艺术界的影响较为突出,而这一理论也逐步被用于研究艺术的创作、欣赏等一系列的认知心理活动。近代“美术接受心理”研究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一便是皮亚杰的“心理图式”说。传统意义上的书法鉴赏与近代艺术心理学所提出的“接受心理学”应该有所不同,但它们应该有较为相近的心理过程,或说隶属于“接受心理学”。故此,借鉴近代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我们阐述中国书法的鉴

3、赏心理的过程及特征应该有所启示。一、鉴赏心理图式的建构在鉴赏书法活动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事实可以使我们相信,主体对书法作品作出反应的背后还有一种始终在起微妙作用的心理图式。如刘熙载《书概》中有记:唐太宗著《王羲之传论》谓萧子云无丈夫气,以明逸少之尽善尽美……昌黎有“王羲之俗书逞姿媚”之句。刘熙载《书概》参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694页可以说即使是“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亦不是每个人都给予赞同。昌黎(韩愈)的批评自有其鉴赏认识的方式。再如对向有“沉着痛快”美誉的米芾书法,碑学代表书家包世臣就提出了异议:“襄阳侧媚跳荡,专以救应藏身。志在束结,而时之

4、有收拾不及处,正是力弱胆怯”包世臣《艺舟双楫》参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660页;还有如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宋四家书法,钱泳就颇不赞同:“宋四家皆不可学,苏、黄、米三家尤不可学,学之不可医也”钱泳《书学》参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623页。对于这些我们熟知事实,都可以统摄在整个鉴赏者心理图式反应的主体心理先存结构,即心理图式。“图式”的概念早已有之,不过正是心理学家把这一概念推广到了科学的实证之上。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对主体认识图式的研究应该说有较突出的价值。皮亚杰首先改造了行为主义S→R(刺激-反应)的单向活动模

5、式,认为环境刺激和主体反应是双向活动,并且不是机械的,是具有主观性的。最后把认识活动分析为“S→AT→R”的连续过程,一定的刺激(S)只有经过图式(AT)的整合才能对刺激有所反应(R)。施方良《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174页图式,即是个体对世界的直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主体的认知发展,即心理图式的建构受到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例如,传统书家最初对二王书法的接纳,之后再对二王一脉书法,但

6、又有所异于二王风格书风的接纳,就是心理图式的同化过程,在这过程中也使主体的鉴赏水平得到发展。清代嘉道年间著名鉴藏家吴荣光跋《明董其昌行草扇册》曰:“张与颜,犹然二王派,戈磔虽小异古法,未逾界。”潘正炜《听帆楼书画记》黄宾虹、邓实《美术丛书》4册第7辑江苏古籍出版社第2573页吴荣光的这一认识可以说是其鉴赏心理图式对张旭和颜真卿书法内涵的纳入,同时,张与颜书法风格中有异于二王的审美内涵又对其心理图式进行了扩充。顺化是指主体调节自己内部的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的过程。当个人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化的过程。包世臣在《艺

7、舟双楫》中讲述其学书过程:“壬午秋(嘉庆七年),受法于怀宁邓石如顽伯,曰‘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以其说验六朝人书,则悉合。然余书得自简牍,颇伤婉丽。”包世臣《艺舟双楫》参见《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641页嘉庆七年,包世臣28岁,正处于帖派书法的学习阶段,在“受法于怀宁邓石如”之后,自叹自己的书法“颇伤婉丽”。这亦可说明包世臣顺应了时代潮流,或说被时代所顺化。嘉庆年间,金石学、文字学已经兴起,并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给书法界以巨大的冲击,“拘谨拙陋”的北派审美观也正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