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设计(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 姚晓萍) (1)

《秋天》教学设计(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 姚晓萍) (1)

ID:12688121

大小:5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8

《秋天》教学设计(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 姚晓萍) (1)_第1页
《秋天》教学设计(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 姚晓萍) (1)_第2页
《秋天》教学设计(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 姚晓萍) (1)_第3页
《秋天》教学设计(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 姚晓萍) (1)_第4页
《秋天》教学设计(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 姚晓萍) (1)_第5页
资源描述:

《《秋天》教学设计(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 姚晓萍)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七年级(上)《秋天》教学设计浙江省海盐县武原中学姚晓萍【教学目标】1.美诗美读,朗读中带领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2.品味想象,了解诗歌用凝练语言传达出丰富内蕴。3.比较阅读,引导领会诗中所寄托的纯真浓烈之情。【教学重点】品味想象,了解诗歌用凝练语言传达出丰富内蕴。【教学难点】比较阅读,引导领会诗中所寄托的纯真浓烈之情。【教学过程】一、捕捉秋影,导入新课。中秋过后,秋意渐浓。你发现秋天的身影了吗?秋天在哪里?预设:秋风凉了:秋天给我们带来清凉;叶子黄了或落了:秋天飞舞在红叶枝头;小草渐渐枯萎了:秋天散

2、步在草地上;天空显得更高远了;再过一阵桂花香飘满城了……现代有位著名诗人何其芳20岁时曾写了一首诗——《秋天》,我们自己读一读(配乐)看看他从哪里捕捉到了秋天的身影。二、美诗美读,感知意境。(诗歌阅读,朗读先行。)1.全体学生配乐自读。初步提炼:农家、江面(渔船)、草野三幅秋景图。2.个别朗读,要求准确流畅。3.名家朗诵:先静静欣赏,再轻轻跟读。引导学生节奏放慢,读出意韵来。三、品味想象,领会情感。(品味、想象、悟情,朗读贯穿始终。)1.画面一:着重品味语言。(1)首先我们聚焦到农家,农家的秋天是怎样的?(

3、丰收的,喜悦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丰收之意?(抓住关键词语,品品读读中领略意境)预设品味:☆伐木:品读“飘”。“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这句中的“飘”字用得好,伐木声原来是有噪音之嫌,一般声音用“传”这个字,可是这里用了“飘”就觉得特别的轻柔婉转,声音悦耳,像歌声一样,而且有一种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感觉。表现出农人伐木为冬天取暖作准备的劳动场景。☆割稻:品读“饱食”“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了拟人修辞,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农人心满意足之意体现得淋漓尽致,用词显得很活泼。(赏析时可以提问:能否改成“放下割

4、过稻子的镰刀”?)☆收瓜:品读“肥硕”。“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一句中“肥硕“一词有又大又饱满之感,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收获的喜悦感。☆丰收后:品读“栖息”。“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这是把秋天当成物来写。运用拟物这种贴切的修辞来写,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农家丰收后松弛、娴静的氛围。(2)内容提炼: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投影)(3)女生齐读这一节:尝试读出喜悦之情。2.画面二:着重想象场景。(1)第二节诗人将眼光转向了渔家的生活。秋收过后,渔人来到江面撒网捕鱼,是否还能够满

5、载而归呢?学生略作思考后可以发现:渔人不能获得丰收。探讨: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影子”、“轻轻”和“游戏”可以看出。)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剖析渔人的心情。预设想象:☆“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想象:收网的刹那是怎样的场景?周围的景色怎样?渔人的表情怎样?他会想什么?预设:渔人轻轻地撒下网,隐约看到一条青鳊鱼在水中摇着尾巴,心中无限欣喜,急切地收起网,鱼呢?青鳊鱼去哪了?看到空空如也的渔网,渔人充满了疑惑。无意转身看到岸边摇曳的乌桕叶,形状像极了青鳊鱼。这才明白:刚才网到的就是乌桕叶的影子!轻轻摇

6、头,继续摇船前行。☆“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由“轻轻”一词展开想象,诗人心情如何?预设:渔人没有打到多少鱼,或许曾有些许的失落,但是他还能怡然自得,快乐闲适地摇着船。☆“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这句话可能是在写谁与谁之间的游戏?预设:可能是秋天与渔船的游戏,秋风吹着渔船在江面上摇来摇去就像是在玩游戏一样;可能是渔人与鱼儿在游戏,渔人想要捞到鱼,但是鱼儿却偏不让渔人捞到;可能是渔船与渔人在游戏;更可能是渔人带着一种游戏的心态在打渔。(2)内容提炼:秋天是一个闲适的季节!(投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渔翁之意亦不在鱼,他并不在乎打到多少鱼,而是享受打鱼的过程,以及秋天的美景。有这么闲适的秋天,干啥还需要别的呢!(3)男生朗读这一节:朗读中试着想象打鱼的场景,读出闲适之意。3.画面三:着重揣摩感情。(1)从上面两节文字的品读,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对秋天的感情如何?(喜爱,赞美秋天。)课文仅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吗?(2)首先请学生朗读第三幅画面,随后老师朗读修改文:“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渐渐远去,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漫步在草原上。”(3)预设方式:比较阅读。与

8、原诗相比,句式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不同?文中体现了牧羊女怎样的情怀啊?明确:原诗是问句,也有牧羊女这个形象。我们可以联想到火热的夏夜时牧童放牧吹笛给牧羊女带来了美好的回忆。笛声随夏天远去,留下无穷的思念。背景投影并解说:“诗言志。”诗歌往往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写这首诗时,诗人经历了怎么的情感经历呢?1932年的夏天,他和表姐杨应瑞的自由恋爱受到了父亲的坚决反对而夭折,这对诗人的打击很大。当然这不幸的感情正是诗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