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680748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8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导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节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1.举例说出生物入侵,并能指出生物入侵的危害。2.简述生物性污染的概念,识别生物性污染。3.尝试提出解决身边的生物性污染的措施。4.简述生物净化的概念,概述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5.举例说明生物净化。6.尝试搜集利用生物净化原理治理环境污染的资料。一、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1.生物入侵一种生物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从原来的________迁入一个新的区域里迅速地______、扩散,对迁入地区的______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入侵。2.生物性污染(1)污染物:引起生物性污染
2、的污染物,主要是对人和当地的________造成危害的生物。(2)生物性污染的种类。①动物污染:主要是有害______、寄生虫、________和水生动物等。②植物污染:主要是______、某些树种和______等。③微生物污染:包括______、细菌和______等。(3)生物性污染的特点:一是______难;二是________长;三是________大。3.生物性污染的防治(1)生物性污染的原因:有______因素,更多的是______因素。(2)防治措施。①赤潮和水华的防治:避免水体的________,尽量减少___
3、_____的产生。②生物入侵的防治:主要采取______的措施。③加强生物性污染的__________研究,建立国家监控体系和数据库。④对已发生的生物性污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防止其继续______、扩散。⑤控制致病的______、______等排入水体和土壤,也是预防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措施。二、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1.生物净化的原理(1)生物净化:指生物通过自身的______,使环境中的________数量减少,浓度下降,______减轻,有害成分转化、分解,直至消失的过程。(2)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三个方面):①吸收大气
4、中一定浓度范围内的______气体;②阻滞和______大气中的粉尘和________物质;③分泌________等物质杀灭空气中的细菌。(3)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主要是分解土壤和水体中的______污染物。2.生物净化的应用举例(1)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净化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以三北防护林体系为例,其作用为:遏制风沙灾害、减少________、降低______污染。(2)植物可以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作用方式:通过吸收、______或降解作用去除重金属污染物。(3)生物净化污水。①作用方式:目前人们常常将________法、
5、化学法和________法综合运用,以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②生物净化污水的具体流程。污水基本处理水―→利用多种微生物分解________―→生物净化水―→杀死有害细菌、病毒―→工业用水、灌溉水―→严格的系统处理―→生活用水和饮用水。答案:一、1.分布区域 繁殖 生物2.(1)生态系统 (2)①昆虫 原生动物 ②杂草 藻类 ③病毒 真菌(3)预测 潜伏期 破坏性3.(1)自然 人为 (2)①富营养化 污染物 ②预防③基础理论 ④传播 ⑤细菌 病毒二、1.(1)代谢 污染物 毒性 (2)①有害 ②吸附放射性 ③抗生素 (3)有机
6、2.(1)水土流失 大气 (2)富集 (3)①物理 生物②有机物1.生物入侵产生危害的原因(1)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之后,由于没有天敌,极易造成生长失控,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2)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通过与当地物种竞争营养或食物、分泌释放化学物质、形成大面积单优势群落等方式,直接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加速某些生活力较弱的物种的消失。(3)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作为掠夺者、寄生者或病原体,会使受害者和寄主的数量发生变化。尤其是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往往会对当地的农业或林业造成严重的损害。(4)有些外来
7、植物产生的花粉,是当地居民从未接触过的物质,可能成为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新过敏原。2.在进行生物防治时应注意的问题(1)生物防治的制剂产品稳定性不高,不耐长期贮藏,货架周期短;应用技术复杂,不容易被使用者掌握;由于自然界中植物、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其应用后防治效果能否稳定持久,大多不能预见。(2)生物防治对生态和环境也有副作用。如引进的天敌昆虫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破坏性作用;活体微生物的应用可能对其他自然界微生物群、人畜体内的微生物群产生干扰,可能诱发人、畜免疫能力的突变或拮抗作用;生物防治的安全利用要求有一定
8、的寄主范围。(3)生物防治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农药。由于抗药性、效果、成本等因素,在实际应用时,必须考虑包括化学农药、施肥管理、品种、生物防治等多因素在内的综合防治体系,发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4)建立生物防治的风险评价机制。对外来生物和生物防治的生态后果进行评价,制定生物防治安全应用的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