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

ID:12672207

大小:19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8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_第1页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_第2页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_第3页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_第4页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2007-4-20  摘 要:东川作为我国西南山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有一般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普遍问题外,还面临着交通区位条件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文化观念和技术落后等严峻的制约。文章以东川为着眼点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特征和产业转型的问题,并针对东川的特殊制约因素,探讨目前产业转型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东川,特殊制约  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日益突出。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我国现有的8000

2、多座矿山中有400多因资源枯竭濒临关闭,约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矿业的衰退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那些以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云南东川,素有“天南铜都”称号,也是世界“东川式”铜矿的代表地,曾因资源而闻名、富有,现在却也因资源而陷入发展的困境,是我国西南山区最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也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因资源枯竭而被撤市降级为区的矿产衰退型城市。目前正面临着资源型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全面下滑、失业职工人数众多、生活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污染破坏严重等十分严峻的难题。1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形成与转型特点  一个国家或地

3、区的产业结构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和演化而来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的有限性和计划经济体制是形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重要原因。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主体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其主导产业多为依赖资源桌赋的采掘业,产业结构单一,伴随着资源开发的生命周期,必然要经历开发、建设、兴盛、停滞直至衰落或转型的过程。  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下,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对资源型城市的影响和渗透远远超过综合型城市。东川即成为国家“一五”计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由于国家

4、过分强调城市的专业化功能,加之在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下,自然资源禀赋因素得到了放大,不仅在产业安排上形成了以铜矿开采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且从规划、建设、投产到销售都由中央一统到底,甚至坚信矿山枯竭了,国家也会统一安排部署。因此,过分地依赖自然资源和计划经济体制,使矿业城市的发展在产业结构、内在机制等方面都积累了过多的问题。长期以来,支柱企业主导着城市经济的方向,产业结构性矛盾始终制约着城市的竞争力。一旦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枯竭,作为其依赖资源性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必然萎缩,产业结构转型与调整势在必行。  问题在于,资源型城市高度非均衡的产业结构一

5、旦形成,便具有很强的刚性,这种刚性会严重束缚城市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一方面,作为城市主导和支柱的资源性产业主体的东川矿务局原直属中央,所开采或加工的资源必须以指定的价格出售或无偿调拨,税收多数上缴中央,地方受益较少,这样制度的约束使主导产业与所依托的城市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运行系统,造成了区域内的产业关联较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源性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资源性产业中大量开采的机械设备和基础设施具有较高的专用性和不可重复使用性,甚至从事资源产业的人员和技术同样具有很强的“存量刚性”,难以进行流动和重组。因而,资源性产业本身也造成

6、了很高的产业“锁定”性。加之,恶劣的自然生存条件,频繁的泥石流灾害、地方经济落后,城市功能发育不全,基础设施较差等,形成了产业转型、发展多元化经济的“刚性”约束。 2 东川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世纪90年代,随着铜矿资源的不断枯竭以及铜价市场持续低迷,东川矿务局下属的4个铜矿全部破产,地方经济主要以铜矿业为主的东川也进入了艰难境地。2.1 产业结构过度单一,发展不平衡  东川市的经济产业结构表现的最主要特征是三次产业呈明显的不均衡发展。从1995—2001年东川市三次产业结构表中可以看出三次产业比例表现出明显的“两头小、中间大”的特

7、征,以铜矿开采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过大,既是地区的主导产业又是支柱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较小。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劳动生产率低,第一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均低于全国27%的平均水平(表1)。而第二产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然十分突出。从工农业产值比来看(表2),表现尤为突出。以1984年为例,工农业总产值14111万元(人均518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611万元,占75.2%;农业总产值3500万元,仅占24.8%。第三产业虽有较明显的增长,但产值绝对值仍然较小,内部结构不合

8、理,整体水平低是其主要问题,多以较初级的零售业、餐饮服务为主,行业档次不高,由于缺乏第一、二产业的有力支持,必然属于低水平扩张。   2.2 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资源依赖性较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