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626489
大小:21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多账户分配的非估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多账户分配:针对直接费用化的货物采购订单,如果在多账户分配输入多行,系统会自动将GR非估价的勾选,如下图,货物接受的时候将不产生相应的凭证:如借:费用贷:GR/IR会在发票校验环节生成:借:费用贷:应付账款给SAP发message,SAP解释系统配置就是这样的,需要从业务环节规范。PS:这个是后台配置的,如果需要,应该是可以修改的,当然需要考虑是否真的需要修改,配置路径如下图:典型的如A,默认选择了选择则收货时不产生会计凭证(采购订单的价格可以是估计价格,收货先按估价收进),要到发票正式(发票来后才是真正的实际价格,有些企业采用后续结算,则
2、采购时价格确实是暂估,必须结算发票来后才是真正的)来后,做发票校验,才产生类似:借:固定资产贷:应付的凭证。如果去除”GR非估价“的标志,则收货产生凭证,我想,SAP大概认为只有实际发票来后固定资产才能入账。并非所有的”GR非估价“都可直接去除,对于多账户分配(multipleaccountassignment),是无法去除的,也就是说,多账户分配必须在发票校验后才产生会计凭证,程序是固定死的,如下图。多账户分配是什么?最典型的,如某笔费用采购,如果知道分配比例,可以使用多账户分配直接将费用分摊到某成本中心;而也可以先计入信息部门,由信息部门统
3、一交纳,期末使用CO的分配功能,这里,多账户分配不过是在费用采购环节就做了分配,这个分配规则可以是按数量或百分比。总是选上的,无法去除。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二:1.如收货环节过账,需使用GR/IR过渡,而GR/IR在设计上也存在一些先天缺陷,GR/IR在收货(贷方,类应付暂估)和发票环节(借方)的金额和数量原则上都是要对清平衡的。2.考虑采购收货(采购计划价收货)和发票环节会出现数或价格差异,而再加上多账户分配(借多借贷)业务更复杂,因此,索性只在发票来后确定实际金额再过账,逻辑上处理更简单一些,SAP是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可能有的
4、企业采购订单的价格就是合同价格,不允许后续变更;但也有企业合同价格是计划价格,预估价格,典型的如化工采购,采购价格有的企业要到每月25左右视国际市场价格才最终确定,而SAP要考虑各种情况。举个复杂的典型业务实例,假设你开采购单付给运输公司一笔运费用,比如是铁路运输,一月才开一个发票给你的就不说了,就算是为一笔采购订单,计划运费如何估价?假设运输了多种物料,单位不一,有吨,有桶,有卷,你根据什么东西将运费计如物料成本?就算你能计入,收货时的运费是估计的,如果实际发票来了,有差异,假设采购了30个物料,则差异也要按一定规则分配到具体物料,显然,这太
5、繁琐了。(运杂费计如库存成本其实并不好处理,关于运杂费的处理方案,视具体情况而定,此处不做讨论。)。同样,假设多账户分配是将一笔费用10000平均计入5个成本中心,如果采用估价处理,则收货使用采购计划价格。借:费用2000+成本中心1费用2000+成本中心2费用2000+成本中心3费用2000+成本中心4费用2000+成本中心5贷:GR/IR10000如果实际发票是11000,则发票校验借:GR/iR10000(费用2000+成本中心1费用200+成本中心2费用200+成本中心3费用200+成本中心4费用200+成本中心5括号内这“差异调整”分
6、录就有点复杂了,我觉得自动过账,特别是SAP要考虑各种复杂的业务情况,实现起来会很不容易,因为这例子还是简单了点,如果费用是根据某数量分配,发票的数量和金额都有差异,自动差异调整分路就更扯淡了。)贷:应付账款11000因此,对于多账户分配,SAP索性只在实际发票来后才正式过账,不再考虑数量差异和金额差异(SAP也有偷懒简化工作的时候^_^)。借:费用2200+成本中心1费用2200+成本中心2费用2200+成本中心3费用2200+成本中心4费用2200+成本中心5贷:应付11000问题是:如果发票下月才到,这费用就不用过账了?(当然不是,如果这
7、样,比如先采用人为计划金额过账,实际发票来后再采用单到冲回重新校验的策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