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624157
大小:27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8
《新加坡粮食安全政策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加坡粮食安全政策及启示2011-1-11 摘要:经过40多年的发展,新加坡居民的食物消费逐渐进入了稳定阶段。以自由贸易经济发展战略、食物来源多元化策略及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新加坡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着粮食安全的内涵。本文在简要回顾新加坡食物消费升级状况和粮食安全举措的基础上,对其粮食安全战略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外贸政策、监控制度、营养科普和粮食自给等视角提出了提高中国未来粮食安全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安全,自由贸易,新加坡 过去40多年,新加坡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完成了居民食物消费的升级,进入了较为稳定的消费结构调整阶段。作为一个城市国家,
2、新加坡以自由贸易经济发展战略、食物来源多元化策略以及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坚持食物贸易的多元化,其对粮食安全的内涵有着全新的诠释。对其粮食安全政策进行分析,对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食物消费升级和粮食安全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新加坡食物消费升级概况 自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新加坡居民的食物消费数量不断上升,完成了数量快速增长的过程。80年代中期以后,新加坡进入了食物消费内部结构调整时期,首先表现为人均食物消费量的总体下降,其次表现为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新加坡的食物消费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图1、图2)。2005年,新加坡居民人均日消费谷物、肉、蛋、奶、食糖
3、、水果和蔬菜分别为0.29、0.20、0.05、0.49、0.20、0.22和0.37kg;7类主要食物中,谷物、肉类、蛋、奶、食糖、水果和蔬菜分别占了16%、11%、3%、27%、11%、12%和20%,除蛋类消费量较少外,其他食物消费较为均衡。 2新加坡粮食安全政策措施 长期以来,新加坡面临着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困境。为保障居民粮食安全,政府及时地调整农业生产目标,使之与居民食物消费升级步骤相一致。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新加坡政府因地制宜地分3个阶段实施了农业推进战略:“农业重新安置计划”时期(1959年-20世纪70年代中期),“永久农地计划”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
4、-1986年)和“农业科技园计划”时期(1986年-现在)[1]。通过宏观政策措施的引导,配以前两项计划的实施,最终确保了新加坡城市农业向现代化阶段的顺利转变。 为配合上述战略实施,政府对农业施政重点进行了必要调整:从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农业推广、培训以及初级研发,70年代的与规模化生产配套的疾病诊断、监控和控制项目以及生产基地的升级,到80年代的农业科技园区构建,90年代的食品安全严格的检疫监督措施以及农业技术园区的科技提升,再到2000年以后对疾病风险的关注以及农业生物科技的提升。可以看到,政府粮食安全的举措水准不断提高:从最初的农业生产,到中间的规模化生产以及园区建设和设备升级
5、,到后来的重点转向食品安全的检疫和监督以及疾病风险防范等很高水准的粮食安全政策措施。 期间,在经济发展战略、食物来源多元化策略以及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下,新加坡实现了国内居民食物消费数量供应的稳定以及国内食物价格的稳定,同时培育了新加坡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说,通过培育高科技高价值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水平;通过严格的食物进出口标准体系、认证制度、检验和检测方法,保证进口食物的健康安全;通过普及营养知识,提升消费者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方式;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生物园区,提升并保持农业的高价值、高质量和高科技优势,最终使得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保障,实现“确保卫生安全初级粮食的弹性
6、供给,维护动植物的健康,造福全体国人”的目标。 3对新加坡粮食安全政策的评价 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国家。可以想象,在一个承载大约5000人/km2的“城市国家”,粮食要实现自给自足显然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没有人会建议新加坡或香港应该将粮食自足作为优先考虑的目标[2]。很少有人在研究东南亚农业政策和农业发展过程会考虑新加坡的存在,因为“它们(和文莱)的农业部门不在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3]。显然,要解决本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依赖国外进口相当一部分粮食。这是一种基于岛国人多地少资源禀赋的必然政策选择。 进口粮食并不能完全保障国内的粮食安全。一方面,进口必须基于一定的收入,贸易逆差无法
7、长期维持,必须考虑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开展贸易,另一方面,进口食物来源必须保持一定的供应弹性,否则供给有可能不稳定,必须努力保持进口供应国的多元化。发展经济是居民增强食物购买能力的前提,新加坡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过去一段时期新加坡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均GDP由1960年的428美元,提高到2000年的23414美元,再提高到2009年的36537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加坡国际市场的粮食购买能力。与此同时,新加坡通过推行食品来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