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ID:12612377

大小:307.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07-18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庆市南川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前言农业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重庆直辖以来,南川区农业产业取得较快发展,一批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农业产业效益显著提高。当前,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农业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立足资源禀赋和近年来南川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优化明确南川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实施扶优扶强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是南川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任务。2009年3月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

2、熙来在视察南川时指出,南川要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五大经济增长点”之一。编制《南川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既是贯彻落实薄熙来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体现,又是完善南川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的迫切需要。本规划以《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共重庆市南川区委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重庆市现代农业建设总体规划(2008—2017年)》、《重庆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502015年)》等为依据、主要阐述了规划期内南川区主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目标、区域布局、主攻方向等,是推进南川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第一章总

3、则一、自然地理环境位置:南川位于重庆南部,东南与贵州接壤,东与武隆为邻,北接涪陵,西连巴南、綦江和万盛,是渝南黔北的重要交通门户。地势地貌:南川处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呈东南向西北倾斜。以湘渝公路为界,大体构成中山、低山两大地貌,湘渝公路以南属大娄山褶皱地带,呈中山地貌,以北呈丘陵低山地貌。境内最高点金佛山风吹岭海拔2251米,最低点骑龙乡鱼跳岩海拔340米。城区海拔550米左右。面积:南川境内南北长80.25公里,东西宽52.5公里,总面积2601.9平方公里,有耕地84万亩,林地212万亩,园地10万亩,草地3.5万亩,水域面积6.2万亩。

4、水资源:南川有大小河流56条,分属乌江及长江水系,多发源于金佛山,河流成树枝状分布全境,河谷狭窄,沿途多险滩急流,水资源总量2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18.87亿立方米,可开发水力资源13.5万千瓦。气候:南川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立体差异明显,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气温17.3℃,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053.7毫米,常年平均日照时数1273小时。50区划和人口:南川辖3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17个乡,58个居委会,192个村委会,总人口66.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38万人,占总人口的82.9%。二、农业产业发展形势(一)发展基础1、农村经济发

5、展加快近年来,中央连续6年以“一号文件”部署“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速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农业农村领域出现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2008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18.7亿元(现价)、农业总产值27.85亿元(现价)、农民人均纯收入4562元。在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12.41亿元,林业产值2.29亿元,畜牧业产值12.29亿元。2、农业设施装备有效改善

6、50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全区已建成灌溉水库71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2座、小(二)型水库57座,已整治病险水库55座。直辖以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20.29万亩,其中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3万亩。农业机械全面推广,2008年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35.2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11.5万台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36.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4.4%。3、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农林牧渔业比重由直辖之初的51.1:9.5:36.9:2.5调整为44.6:8.2:44.1:3.1。优势农产品区

7、域布局更趋合理。坚持以优质粮油产业为基础,突出发展笋竹、畜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中药材、茶叶、商品蔬菜等特色产业,按照“三大类区”产业发展要求,基本形成了以优质粮油、畜牧、茶叶、蔬菜为主的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以优质粮油、畜牧、蔬菜为主的中部城郊农业产业带和以笋竹、中药材、土鸡等为主的南部高山特色产业带。2008年,全区形成30万亩优质稻、15万亩油菜、30万亩笋竹、15.5万亩中药材、4.85万亩茶叶、5.45万亩商品蔬菜和出栏78万头生猪、380万只土鸡的产业规模,优质稻谷产量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