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针初期治疗者即刻肿胀规律的探讨

蜂针初期治疗者即刻肿胀规律的探讨

ID:12611367

大小:46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8

蜂针初期治疗者即刻肿胀规律的探讨_第1页
蜂针初期治疗者即刻肿胀规律的探讨_第2页
蜂针初期治疗者即刻肿胀规律的探讨_第3页
蜂针初期治疗者即刻肿胀规律的探讨_第4页
蜂针初期治疗者即刻肿胀规律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蜂针初期治疗者即刻肿胀规律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蜂针初期治疗者即刻肿胀规律的探讨作者:赵斌斌,谢素君2李万瑶2(l广州市海珠区石溪中医院;2广州中医药大学,39蜂疗网)摘要:观察蜂针初期治疗者即刻肿胀的反应规律,为临床蜂针治疗中防治肿胀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选择符合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受试者60例,随机分为蜂针直刺组和点刺组各30例。蜂针直刺组采用蜂针直刺法,点刺组采用蜂针点刺法进行治疗。隔日1次,每月15次,1个月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治疗后即刻对患者局部潮红面积及肿胀面积进行观察,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蜂针治疗后,皮肤局部肿胀的发生率为98.83%,几乎初期接受蜂针治疗的患者均会出现;蜂针治疗后,肿胀

2、的发生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呈现出轻一重一轻的反应,前3次蜂针治疗后的肿胀程度与前次相当(P>0.05),而第4-10次肿胀程度有明显的增加,第11次开始,肿胀程度较前次有所减轻。这样的一个反应过程一般在10-12次,肿胀程度变得较为平稳。点刺法控制蜂针后肿胀程度优于直刺法(P<0.05)。蜂针后,局部肿胀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不良反应,但肿胀程度较轻。蜂针治疗后,肿胀的发生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呈现出轻一重一轻的反应。点刺法控制肿胀优于直刺法,适用于初期治疗者治疗使用。关键词:蜂针疗法;肿胀规律;不良反应蜂针疗法是借助工蜂尾针的针刺作用及毒囊分泌的蜂毒作用起到调整机体、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因它具

3、有简、便、廉、验及快等优点[1],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2]、风湿性关节炎[3]、强直性脊柱炎[4]、神经痛[5]等痹痛疾病,及某些骨关节疾病[6],有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消炎止痛[7]等作用,长期以来在民间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早期蜂针治疗存在不同程度的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疹痒及色素沉着,甚至少数患者有全身性的发热、尊麻疹、淋巴结肿大以及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因此,蜂针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是不能忽视的,特别是难以忍受的肿胀,导致暂时性局部肢体活动不利等,使得蜂针疗法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研究就蜂针初期治疗者即刻肿胀规律进行系统的观察,以期掌握肿胀发生、发展的规

4、律,并利用该规律控制或减轻肿胀的程度,临床减轻患者肿胀痛苦,从而提高患者对蜂疗的医从性,推广蜂疗的应用。1研究对象1.1病例来源本研究共收集2008年12月一2010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行蜂针治疗的患者60例。1.2病例选择1.2.1诊断标准:凡适合于蜂针治疗的患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过敏性鼻炎、颈肩腰腿痛及手臂痛的患者等均可,初期治疗者是指从未接受过蜂针治疗或仅有蜂针史或蜂针间隔1月以上的患者。1.2.2纳人标准凡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65岁以下的自愿接受蜂针治疗的男女患者均可纳人。1.2.3排除标准1.2.3.1不符

5、合上述纳人标准;1.2.3.2接受蜂针治疗超过2个月(包括刚满2个月)、蜂针间隔不超过1月以上的患者;1.2.3.3合并有严重的其他内脏疾病,如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其由此导致肢体水肿的患者;或患有结核、肝病等传染性疾病以及皮肤病的患者等;1.2.3.4有精神疾患不能配合者;1.2.3.5孕妇和体质非常虚弱者。1.2.4.剔除标准1.2.4.1纳人后非病情变化或治疗原因而未按规定周期完成治疗的病例;1.2.4.2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和不能坚持蜂针治疗者;1.2.4.3对蜂针后反应的描述不满意、不配合或不愿参与评定者。1.2.5脱离标准1.2.5.1治疗中患者不能耐受蜂针的反应而自行退

6、出者。1.2.5.2病情恶化改用其他治疗者。2研究方法2.1分组方法选择符合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受试者60例。按就诊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蜂针直刺组和点刺组各30例。2.2治疗方法2.2.1蜜蜂品种中华蜜蜂,由广州市谭新蜂业有限公司购进,由专人饲养。2.2.2蜂针穴位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8]中相应病症取穴标准选取相应穴位。2.2.2.1关节病以局部取穴加阿是穴为主,辅以辨证取穴。阿是穴:为避免蜂针治疗后引起的严重肿胀,两者均结合多针肢体伸侧穴位,少针屈侧穴位的原则,选取局部阿是穴1-2个。关节病选穴:掌指部:八邪、大骨空、小骨空、中魁等;腕部:外关、

7、阳池、阳溪、阳谷、腕骨等;肘部:曲池、肘尖、天井等;肩部:肩髃、肩髎、臑俞、肩贞等;拓趾部:八风、太白、太冲等;踝部:解溪、申脉、照海、昆仑、丘墟等;膝部:膝眼、足三里、血海、梁丘、阳陵泉等;股部:伏兔、殷门、承扶、风市等;髀部:环跳、居髎、秩边等;脊部:大椎、身柱、命门等督脉穴,大柱、肺俞、肾俞等膀胧经穴,夹脊穴等。2.2.2.2全身性疾病以辨证取穴为主,辅以局部取穴。血瘀加膈俞、血海;虚寒加肾俞、关元;痰湿加阴陵泉、足三里、丰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