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弱势主体从宽处罚规定的分析

刑法中弱势主体从宽处罚规定的分析

ID:12603022

大小:3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8

刑法中弱势主体从宽处罚规定的分析_第1页
刑法中弱势主体从宽处罚规定的分析_第2页
刑法中弱势主体从宽处罚规定的分析_第3页
刑法中弱势主体从宽处罚规定的分析_第4页
刑法中弱势主体从宽处罚规定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法中弱势主体从宽处罚规定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刑法中弱势主体从宽处罚规定的分析-学校党建论文刑法中弱势主体从宽处罚规定的分析周宁1郑卫刚2(1.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63)[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老年人的从宽处罚规定,并对未成年人和怀孕的妇女的从宽处罚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正。刑法第十七条之一的“已满七十五周岁”是指犯罪的时候,第六十五条的“不满十八周岁”是指犯前罪或者犯后罪时不满十八周岁,对于跨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适用死刑的只能是已满十八周岁以后的行为,第七十二条的“不满十八周岁”和“已满七十五周岁”是指判

2、决的时候。[关键词]弱势群体;从宽处罚;死刑[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2-0035-04众所周知,刑法中的弱势主体主要包括三类:已满14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已满7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妇女。有些学者在其著述中称这三类人为“弱势群体”,殊不知“弱势群体”与“弱势主体”两概念的含义不同,涉及领域不同。弱势主体是法学用语,弱势群体则多用于社会学。不同的学科建立了自己特有的研究范畴也会使用不同的理论工具。就社会学而言“弱势群体”是建立在社会分层的理论基础上的,主

3、要是将社会分层中阶位最低的群体概括为弱势群体;就法学研究而言“弱势主体”是在研究某类法律关系时使用的语言,是分析某一类法律关系中双方地位的强弱[1]。刑法总则中明文规定的关于这三类弱势主体的从宽处罚条款如以下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第四十九条;第六十五条;第七十二条第一款以及第一百条。其中第十七条之一对老年人的从宽处罚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设立,而且《刑法修正案(八)》修正后的刑法第四十九条也限制对老年人死刑的适用,第六十五条排除了未成年人构成累犯,第七十二条对三类

4、弱势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应当适用缓刑作出规定,第一百条增设了免除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的规定。这些条文的增设和修改,体现了我国刑法的谦抑性和儒家文化的“悯老恤幼”原则,也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题中之义。一、刑法第六十五条中“不满十八周岁”的认定《刑法修正案(八)》对不满18周岁的人规定不构成累犯,这里的“不满十八周岁”系指犯前罪时不满18周岁还是犯后罪时不满18周岁?《刑法修正案(八)》并未给予明确的规定,理论界对此存在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一般累犯的限制性条件是行为主体实施前罪与后

5、罪时,都必须已满十八周岁。犯后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不得认定为累犯;同样犯前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犯后罪时已满十八周岁的,也不构成累犯。第二种观点,认为刑法第65条中“不满十八周岁”是实施前罪时不满十八周岁,对于后罪无论是否已满十八周岁均不构成一般累犯。第三种观点认为刑法第65条中“不满十八周岁”是实施后罪时不满18周岁,其理由主要有,以实施后罪时的年龄作为排除累犯的时间标准,符合累犯制度设立的现实基础,符合累犯从重处罚的根据,有利于保护公众利益和社会安全等[2]。第一种观点实际上是后两种观点的综合,即这种观点实际上

6、就是认为实施前罪和后罪,只要其中之一不满18周岁就不能构成累犯,笔者赞同此种观点,纵然第三种观点比较第二种观点来讲是有利于未成年人,但第三种观点更能体现立法者设立此项制度的本意,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青春期在心理和生理上与成年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辨认和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模仿能力较强,感情容易冲动,因此在定罪量刑上要区别于成年人,认为前罪或者后罪只要其中之一不满18周岁就排除构成累犯的可能才能更好的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其二,“

7、悯老恤幼”原则是我国古代的一项司法原则,同时也是儒家传统文化的体现。古今中外都有恤幼之传统,因此要对未成年人犯罪给予一定的宽恕。认为前罪或者后罪只要其中之一不满18周岁就排除构成累犯的可能的观点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怀,同时也符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性教育的刑事政策,体现了对未成年人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其三,从刑法65条的表述也可以得出此种结论,“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有学者们认为是立法者没有明确规定是指犯前罪还是犯后罪,事实上“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不

8、是规定不明确用语模糊而是认为无论是实施前罪不满18周岁还是实施后罪不满18周岁或者实施前后两罪均不满18周岁都是不满18周岁犯罪,这里的犯罪既指前罪也指后罪。况且,不一定条文规定的越明确就越容易适用,极度的确定性破坏确定性的本身,越具体精密的规定反而会阻碍理论的发展[3]。其四,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而不是惩罚犯罪。对未成年人不以累犯论处,也足以达到预防其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因为未成年人年龄尚小,可塑性大,比较容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