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孔子的乐论黄子明修改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孔子的乐论黄子明作者简介:黄子明(1981-),女,江西永修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哲学。(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根据词源学,“乐”形成于鼓发出的声音。鼓有振奋情绪的作用,音乐之“乐”由此引申为快乐之“乐”。孔子爱好音乐并对之有精深的研究,将西周的礼乐传统与自己的仁学思想结合起来。他提出内在情感的协调和道德境界的修成最终有赖于乐教,将伦理道德引入审美的议题。关键词:孔子;乐;仁;礼;乐教;境界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一、“乐者,乐也”——“乐”的含义《
2、礼记·乐记》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音”和“乐”含义不同,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乐则是表演出来的音乐,广义的乐包括了诗、歌、舞。篆字“”,其下部分是一个木架,支撑起上面几个鼓。对于字的上半部分,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写道:“象鼓鼙,谓也。鼓大鼙小,中象鼓,两旁象鼙也。”参考文献:中国古代的鼓有形制的区分,小的叫鼙,大的叫鼓。这个字的上半部就是中间一个大鼓,旁边四个小鼙。今天的人一般觉得,鼓在一个乐队中并不是特
3、别重要的乐器,但是在音乐形成史上,没有鼓是不可想象的。首先,鼓是体现乐曲节拍的重要乐器。原始部族的音乐曲调可能很简单,但是一定少不了明晰的节拍,否则就不成其为音乐。原始的音乐可能产生于击掌而拍带来的节奏感,后来就发明了鼓代替。先秦典籍中非常重视鼓在乐队中的作用,将鼓视为最重要的乐器,《礼记·学记》中说:“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1]十三经注疏[M]六,礼记正义.郑玄注,孔颖达疏,龚抗云整理,王文锦审定,李
4、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为什么鼓这么重要?因为击鼓可以调整音乐节奏,曲调是依附于节奏的,节奏一乱,再幽美的曲调也不能成形。所以古人认为,没有了鼓带来的节奏,五声就无法协调。其次,鼓是令人振奋的乐器。人在激动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心脏剧烈有力的跳动,鼓声似乎是将这种内在的激昂外化出来,既加强了内在的情绪,又达到与他人的共鸣,形成群体性的亢奋。《礼记·乐记》中说:“鼓鼙之声欢,欢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2]说文解字注[M].许慎撰,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鼓声有振奋人心的效用,因而常用于古代战争,中国古人作战号令都是击鼓进军,鸣金收兵。鼓声致使群情振奋,适合于进攻性作战,一个好的鼓手会根据战斗情势调整节奏以鼓舞士气,这种作用是其他乐器无法替代的。鼓在乐器中地位特殊,这也体现于汉语使用中。古汉语中“鼓”可做动词,表示演奏乐器,如“鼓乐”、“鼓琴”、“鼓瑟”等,其他乐器名词在语言中没有出现这样的使用情况。现代汉语中有“鼓舞”、“鼓动”、“鼓励”、“鼓劲”,还有“鼓掌”,都表示对人精神及情感的激励。“鼓”可以激荡人的情感,与鼓相关的“乐”也和人的情感
6、世界紧密相连。《礼记·6乐记》上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3]十三经注疏[M]十,论语注疏.何晏注,邢昺疏,朱汉民整理,张岂之审定,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音乐与情感的这种联系引伸出与心情相关的含义,即快乐。《说文解字注》说:“乐之引申为哀乐之乐。”[4]孔子、孟子、荀子乐论[M].吉联抗译注.音乐出版社,1963.第一个“乐”是音乐的“乐”,后面两个“乐”则是快乐的“乐”。现代汉语中,表“音乐”的“乐”和表“快乐”的“乐”仍然是同一个字。“乐”这个字本义是
7、音乐,快乐是引申出来的含义。《礼记·乐记》上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5]二十四史全译·史记[M].许嘉璐、安平秋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在先秦诸家之中,道家偏重自然,法家偏重人为,儒家则介乎二者之间,两方面分别体现于“乐”和“礼”的精神。“礼”分出人的等级差异,对外在的行为加以规范,“乐”引起自然情感共鸣,达到内在的协调。《礼记·乐记》是儒家礼乐思想的典型体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6
8、]庄子集释[M].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61,1985年重印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但是,先秦诸儒对待礼乐的态度是有差别的,这要归因于他们思想体系的差异。总的来说,孔子重“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因而孔子在这三者中是最强调内在和谐的。《孟子》一书对音乐的探讨非常少,孔子、荀子对音乐关注较多。荀子把乐与礼放在齐平的位置,“乐合同,礼别异”,强调现实的社会调节功能;孔子虽然认为礼乐同出于“仁”,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