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地区商业空间形态研究

城市边缘地区商业空间形态研究

ID:12560885

大小:35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7

城市边缘地区商业空间形态研究_第1页
城市边缘地区商业空间形态研究_第2页
城市边缘地区商业空间形态研究_第3页
城市边缘地区商业空间形态研究_第4页
城市边缘地区商业空间形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边缘地区商业空间形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边缘地区商业空间形态研究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是其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种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内部环境:城市边缘地区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拓展空间,已经暴漏出越累越多不可忽视的问题。(2)外部环境: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受全球经济经格局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强烈冲击。1.2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目前我国,针对特定地域空间结构的商业空间研究很少,城市规划在商业网点规划上的研究也不够系统,而且以往的研究忽略了城市边缘区各要素空间形态所存在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以我国大城市边缘地区为载体,总结其空间内部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其内部商业空间形态的基本特征、形

2、成机制、发展模式等内容,对城市边缘区商业空间问题给与合理评价,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1.3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本文以主要中心地理论,级差地租理论,集聚效益理论,空间经济理论等为理论依据,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通过归纳总结、演绎推理、因果分析和图形分析、层次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分析。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综述由于国内外针对城市边缘区这一的定区域的研究较少,只是在其研究领域内涉及到这个问题。因此本文只简要论述近些年国内外与其相关联的研究领域的成果。2.1国外研究综述:较早的理论研究是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E,wB:.笔ess,2923)的同心圆学说

3、,同心园学说的价值在于,率先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城市形态和结构的变化,为城市和商业规划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后来霍伊特(H.Hoyt,1939)分析T美国64个中小城市和若干大城市的资料,提出了城市形态的扇形学说。霍伊特学说是在同心园学说的基础上,强调了交通线的作用。哈里斯和乌尔曼(E.L.Ullman,1945)提出了城市形态的多核心学说。迪肯森(1947)考察欧洲诸城市之后,提出了城市形态的三个地带学说。该理论对干商业规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提供了分析城市形态和结构分布的总体框架;其次,以动态的观点,观察城市形和商业布局的变化;还有,从城市

4、形态发展规律中,预见今后城市的形态变化趋势,以及可能对商业布局带来的影响。集聚效益理论:当地理上的紧密接近,能为企业产生外在利益时,就出现了集聚经济效益。城市经济学家J.K.巴顿,曾把集聚经济效益归纳为十种类型。反映在商业网点规划方面,具体表现为:(l)商店或服务设施的集聚,能够方便消费者选择和更好地满足需求;(2)人群和客流的集聚能够产生市场规模效应;(3)集聚能够促进商店的专业化分工提高经营效率;(4)集聚能促进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创新;(5)集聚能够提供更为广泛的辅助设施,如娱乐、社交等;(6)集聚能为采用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必要基础条件,例如公共交通;(7)集

5、聚能够促进工商业主交流思想和信息;(8)促进熟练劳动力的集聚;(9)促进有才能企业家的集聚等;(10)产生吸引和辐射效应等。城市经济学家克利斯泰勒(W.Christaller,1933)通过对德国南部城镇的调查,经研究系统提出了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试阐明城市商业布局的等级结构及内在规律。在商业规划上,通常把城市内部不同的商业区域,划分成若干等级,如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街道级商业和散布商业等.各级商业各自提供着不同等级的服务功能,具有不同的辐射范围,通过功能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网络体系。中心地理论正是在这一方面提供了系统理论分析和数

6、量模型证明。级差地租理论源于杜能的农业土地利用模式。杜能认为,具有不同经济活动的企业,可以通过投标竞争,获得土地使用权。20世纪60年代,加纳(B.J.GaI’ner)应用级差地租理论,对美国芝加哥地区的商业布局进行了实证研究。现代商业规划理论除了要考虑经济方面以外,应包括社会功能、城市文化、城市建筑风格、城市景点、城市历史等方面的内在和谐。一些学者将其称为‘提升生活价值与和谐理论’。2.2国内研究综述:我国商业空间演变研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最初对于城市郊区化研究的深入。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后,我国学者宁越敏、杨吾扬、吴郁文、李振泉等先后对上海、北京、广州、长春

7、等城市的商业等级体系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起,周一星、顾朝林、宁越敏、崔功豪、柴彦威、江曼琦、姚士谋、阎小培等学者就对城市郊区化的过程、机制等做了探讨,并对广州、上海、北京、西安等许多大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部分学者进而研究了增长区的居住空间分异问题,虽然城市郊区化只是城市商业空间变化的因子之一,但对于城市郊区化的关注也导致了大量学者之后对转型期间商业郊区化的关注。城市规划学者对商业空间的研究,其视角与地理学者接近,但更侧重于对商转型期间商业空间演变研究。目前,我国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的质量评价

8、体系、商业离心化和商业郊区化、大型零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