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46335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7
《学校应如何应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应如何应对青少年网瘾问题沈晓红[摘要]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社会各界也积极行动起来,但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对这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积极有效的对策。为此,本文指出,学校应采取四大举措来应对青少年网瘾问题。 [关键词]网瘾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德育网络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一、网瘾的概念“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Dr.KimberlyYoung)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 “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简称IA)、“网络成瘾症”(in
2、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internetuse,简称PIU),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我国专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指出,只要网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1)总是想着去上网;(2)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3)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即判定他属于“网瘾”。二、学校防治网瘾问题的欠缺(一) 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现状根据2005年青少年网
3、络协会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在非网瘾群体中,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达1.03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0%。青少年上网大多以玩游戏和聊天为主,网络成瘾并由此引发的网络受骗、网络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刻不容缓。(二)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反映针对这一严重问题,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等多家部委和相关单位共同主办、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共同承办的“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正式启动。全国戒除网瘾第一人陶
4、宏开教授为代表的教育界、心理学界专家,张朝阳、汪延、丁磊三大门户网站掌门人为代表的互联网界,央视2005年度十***制人物之一张春良和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李刚博士为首的19位律师为代表的法律界等纷纷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在这么多热心这项事业的各界力量背后,我们没有看到本不应该缺席的方面——学校。(三) 学校应对网瘾问题不够积极。而我们的学校是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的呢?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不负责任的推委和简单粗暴的做法。中央电视台《成长在线》栏目向我们讲述了17岁的西安少年张磊戒除网瘾的过程。张磊本来是个聪明过人,在学校成绩优异的三好学生,仅仅因为和一位老师的“小冲突”就开始走去网
5、吧。后来,逐渐演变到不上晚自习和旷课去上网。2005年10月,他仅在学校上了一个月课之后,连续2个多月不去上学,每天仅睡三四个小时,其余20多个小时时间全部用于上网。这里,我们并不回避张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但耐人寻味的是张磊原来所在学校,面对张磊多次逃课并因此成绩直线下滑的情况并没有及时制止并与家长沟通,而在其越陷越深不能自拔、问题已非常严重时也只是开除了事。那么,我们学校有没有可能又该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网瘾问题呢?三、学校应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策略:(一)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把网瘾少年拉回课堂,根除网瘾问题泛滥的深层原因。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片面追求
6、升学率,把那些或学习成绩差或不遵守纪律或不听老师话的学生归为“差生”而另眼看待,因为他们升学没有希望,还会影响这个班级或学校的升学率。而被划归为“差生”的学生,大多对自己失去信心,更加对自己的学业不报任何希望,从而成为网瘾大军的主力。而更为严重的是厌恶学习,惧怕考试已经成为青少年群体普遍的问题。据《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有2/3的学生感到考试压力很大,66%的学生认为“分数对于一个学生很重要”,58%的学生认为“考试对自己的压力很大”,而50%的学生对于“现在的成绩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能力”的说法持否定态度。应试教育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许多自己的爱
7、好、兴趣、特长,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个性发展而不顾一切地拼命学习。而在这种紧张的学习、考试、升学等压力下生活,使得广大青少年精神恍惚,意志消沉,个性压抑。学生之间的交往匮乏,与教师家长关系紧张。一边是枯燥乏味的、冷冰冰的课堂和学校,一边是新奇有趣的网络游戏、温情脉脉的网络聊天,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我国教育界兴起的新课程改革正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目标而设计实施的。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生命和价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