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41826
大小:79.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7
《民间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间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前言包装设计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当今社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为包装设计的重要特征。现代意义上的包装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说,包装设计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当我们进入了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在中国大地上萌生发展,面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腾飞的现状,需要更多突出商品个性的包装设计,不仅起到保护,方便,美观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张显商品品质。一、民间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1、关于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依照
2、字面看就是“某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冠上“民间”字样,显然是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不过姑且不论“民间艺术”的领域有多广,其基本架构“某某艺术”的重点在于“艺术”,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有关于艺术的含意。《辞海》中有如下的定义:“艺术”,广义:凡含技巧与思虑之活动及其制作,如机械、工匠、建筑、房屋之类,皆称艺术;义与技术相当。狭义:指含美的价值之活动,或其活动之产物;意义与美术同。可见艺术是指学问与技术而言,也可谓是“巧艺”或“工艺”。由以上所列对于艺术的定义,再冠上“民间”而成“民间艺术”就不难理解了,“民间
3、艺术”其实就是“民间工艺”,而有别于“贵族工艺”、“机械工艺”、“产业工艺”、“美术工艺”、“现代工艺”等艺术领域。凡在民间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音乐、雕塑、编织、中国结、剪刻、木偶、魔术、杂技文化等等都属于民间艺术。2、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6现代包装是工业化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西方工业革命后机械化大生产和安全储运物质与销售的产物,进而以迎合市场、引导消费、满足人们对商品的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全方位需求为中心,把对商品的运输、保护、促销等功能的需求逐步演变
4、成对包装的卫生、安全、环保的需求上来。(1)适合环境保护的绿色设计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包装固体废物随着人们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多。据统计70%的包装制品在使用后被丢弃,包装固体废物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纷纷致力于研究新的包装材料和环保型设计方法来减少包装固体废物带来的环境问题。使用植物果壳合成树脂混合物制成的易分解的材料、天然淀粉包装材料、自动降解的包装材料。设计上力求减少后期不易分解的材料用于包装上,尽量多采用不受生物及化学作用就易分解的材料。(2)突出
5、商品个性化差异的包装设计 个性化包装设计是一种牵涉广泛而影响较大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超市、仓储式销售等因销售环境、场地的不同而采用的不同的设计方法。不论是对企业形象、产品本身还是社会效果都有重要影响。包装形象的塑造与表现向自然活泼的人性化,有机性造型发展,赋予包装个性品质,独特风格来吸引消费者。(3)适合于电子商务销售的现代的商品包装设计网络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已渗透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需求与分配的组织化已不分国界。2001年日本研究出网络传递花香技术,改变了网络仅限于传递图像和声音,增添了嗅觉传递技术。这些技术将增强如化妆品、香水
6、等具有气味的商品的网络销售,图、声、味三者的结合必将对电子商务销售带来冲击,网络技术彻底改变了顾客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针对网络销售的特点与现状而设计出符合现代电子商务销售的商品包装,将成为本世纪包装设计新的挑战。二、民间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作用及最终目的6 1、传承和超越视觉形象几乎涵盖人们已知的一切,民间艺术与新技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对于商品的流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在商业文化的强势话语下,与时代合拍的包装设计才能让消费者接受,以适应和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从文化观点看:人、社会、自然构成一个世界的有机系统,形
7、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活环境,任何民族的设计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脱离不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中滋生的民族精神。包装设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各个民族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民族精神的创造集合,世界性的设计文化是不可能形成的。当前中国与世界文化增强交流的同时,大量的西方设计观念和作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必须在吸收西方设计精髓的同时对中国优秀的传统设计作品进行学习、研究和发扬光大。传承需要对本民族的文化作深层的理解,(包括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等),所谓设计中民族性的体现,并非简单地在招贴上画一二个京剧脸谱,在高层建筑上盖一个坡
8、屋顶,把故宫太和殿建筑样式直接做成华丽的裙裤,这些对民族式样的图解和直接引用,未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理解太过肤浅。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应立足于透过其形式之实把握其精神之真。传承需要我们关注、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