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41575
大小:77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7
《春西南大学[]《化学教育中的德育和美育》作业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项选择题1、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如:用宣读新闻报道的方法导入新课属于( )。1. 故事引入法2. 事例引入法 3. 直观导入法4. 实验导入法2、现代化学教育的基本宗旨在于( )。 1. F.教会学生做人、做事2. 教师教学思维的优化3. 教师的创造性思维4. 遵循时代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素质及化学价值观的教育 3、化学直观美的审美要素包括( )。1. 质地、形状、颜色、气味、声、光、电现象等 2.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其组合、简洁、对称、和谐等3. 历史的观点,
2、时空的收缩把握等要素4. 符号、公式、概念、规则、假设、原理、对称、简单、整一等4、化学思想美的审美要素包括( )。1. 符号、公式、概念、规则、假设、原理、对称、简单、整一等 2.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其组合、简洁、对称、和谐等3. 历史的观点,时空的收缩把握等要素 4. 质地、形状、颜色、气味、声、光、电现象等5、赵伶俐教授的美育五圈课程包括美育综合课、( )、学科课程审美化、活动课程审美化和潜在课程审美化。1. 艺体课程审美化 2. 实践课程审美化3. 劳动课程审美化6
3、、“真”、“善”、“美”是人类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明显不同但又显然联系的三种价值评价方式,而“善”是( )。1. 对规律的符合2. 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合目的性价值判断 3. 存在于客观与主观结合的关系中7、 “零点计划”用“零”来表示研究者对( )认识的空白,同时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1. 艺术教育 2. 人的思维3. 人的智能结构8、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样本、图表、幻灯、音像等导入新课属于( )。1. 直观导入法 2. 事例引入法3. 直接引入法4. 实验导入法9
4、、化学教学艺术的核心是( )。1. 教师的综合素质2. 教师的逻辑思维3. 教师的审美创造 4. 教师的审美知识10、 运用审美通感知识,选择填入最佳字词:风来花底鸟声()。1. 无2. 轻3. 香 4. 鸣5. 歇11、化学教学艺术是化学教师以( )为特征,借助一定的化学教学媒体,灵活娴熟地运用化学教学方法、技能技巧及艺术手法,通过充满激情与活力,渗透于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化学审美创造活动,使学生获得最优发展的一种特殊方式。1. 以审美想象2. 以审美创造3. 形象、情感、创
5、造 4. 以形象化教学12、教育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 )的现代化,它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1. D.教育方法2. 教育内容3. 教育制度4. 教育思想 13、中外教育改革“四大线索”中教育方法的改革将趋于( )。1. 全面化、个性化、行为化2. 目标化、形成化、定量化3. 模式化、个性化、艺术化 4. 精简化、综合化、人文化14、科学美是指自然科学中的美,它包括自然科学中反映出来的自然美与( )的美。1. 严密科学推理过程2. 科学数据展现3. 科学理论
6、体系 4. 科学实验现象15、化学教学艺术由三个层次构成,其中,中间层次是由( )。1. 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技能和道德素养构成2. 教师的个性特征构成3. 教师的能力结构构成 16、德育是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其中政治教育指( )的培养。1. 道德品质2. 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3. 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方面的教育 17、布鲁姆—特内设问模式中应用水平的设问主要( )。1. 用来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的知识,弄
7、清它们的含义2. 用来鼓励和帮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3. 用于确定学生是否记住所学的内容4. 用来分析知识的结构因素,弄清事物间的关系及事物的前因后果18、美的分类按构成要素和特质划分为( )、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形式美。1. 非自然美2. 自然美 3. 生活美4. 现实美19、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育德因素具有蕴藏性和( ),潜在性大,发掘面广、深度大”。1. 隐蔽性 2. 广泛性3. 教育性20、运用审美通感,选择填入最佳字词:山空木叶( )。1.
8、 飘2. 红3. 干 4. 落5. 枯6. 黄21、教学艺术中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原则包括( )。1. 综合性、应变性、即兴性2. 启发性、思想性、针对性3. 协调性、简洁性、审美性 4. 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22、社会美是指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事物的美,社会美的核心是( )。1. 物的美2. 人的美 3. 现实美23、马克思历史观的最高纲领和终极价值目标是()。1. 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1. 消灭剥削,消灭压迫2. “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