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北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ID:1251657

大小:142.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7-11-09

湖北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湖北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湖北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湖北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湖北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北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纺织工业是湖北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湖北纺织工业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正处加快调整升级的重要机遇期。根据《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一、湖北纺织工业的现状(一)”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1、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十一五”是湖北纺织工业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2010年,全省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纱产量169.6万吨,坯布产量46.4亿米,印染布产量4.5亿

2、米,服装产量5.64亿件,比“十五”末分别增长0.82倍、1.08倍、2.69倍和1.70倍,年均递增14%、16%、30%和23%;完成工业总产值1419.4亿元,工业增加值379.3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2.36倍和2.65倍,年均递增28%和2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1.5亿元,利润54.2亿元,出口创汇16.67亿美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2.32倍、7.60倍和0.56倍,年均递增28%、54%和10%。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排名第七位,比“十五”末前移两位。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一是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印染落后产能加快

3、淘汰,高档纺织面料的比重有较大提高;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结构比例由“十五”末的80:8:12调整为70:10:20;二是产业升级进步明显。全省形成了以棉纺织、服装为主导,印染、针织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2010年服装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28.6%,比“十五”末提高6.2个百分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非织造布及制品、医疗卫生用品、汽车装饰用纺织品、缝纫线等为主导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体系。尤其是医疗卫生材料产业已奠定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三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其放大功能和“森林效应”日益显现,已成为行业承接转移、加

4、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仙桃市彭场镇、汉川市马口镇、襄阳市樊城区分别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非织造布制品名镇”、“中国制线名镇”和“中国织布名镇”;四是产业基地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襄阳市、孝感市棉纺锭分别为230万枚和210万枚,约占全行业的21%和19%;襄阳市、仙桃市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47亿元和227亿元,分别占全行业的18.9%和17.3%。3、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品牌建设初见成效。高新技术在产业的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各种新型纺纱、织造、染整、非织造及服装裁剪、缝制、传输、整烫等技术正逐步推广,并提升了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关键和公共技术的研发取得实质性突破:“

5、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超细粉体化及其再利用”和“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省26个项目获得中国纺织协会“纺织之光”科学技术奖,行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累计110余件。并因此提升了技术手段与时尚创意结合的水平,增强了纺织服装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全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8个、省级名牌产品61个。4、固定资产投入迅猛增长,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省纺织行业固定资产和技改累计投入719亿元,落后产能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加速退出,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自动化

6、、连续化、高速化技术装备的大规模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紧密纺、嵌入纺等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使纱线品种更加丰富,纱线质量显著提升;无梭织机、新型电子提花装置的应用大大丰富了纺织面料的品种。棉纺织先进装备比重达到66%,比“十五”末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清梳联、自动络筒机比重分别为42%、68%,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和8.6个百分点,比“十五”末提高5.8和13个百分点。因此极大地提升了湖北纺织产品的档次,2010年,精梳纱、无结头纱、无梭布比重达到31.2%、78.1%、74.5%,比“十五”末分别提高6.2个、13.3个、23.2个百分点。(二)存在的突出

7、问题1、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是产业配套不完善。化纤常规产品产能不足,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供应短缺;印染重振步履艰难,产业欠缺承上启下的纽带;二是科技和品牌的支撑力量不足,上游纺织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下游服装处于“贴牌加工”阶段,且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偏低;三是产品结构不优。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高、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四是缺乏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2、自主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一是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全行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只有0.6%,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1—2%的比重;二是服装、家纺时尚创意产业设计能力不足,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