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16485
大小:2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7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神奇的丝瓜-湘教版【小学学科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xiaoxue.xuekeedu.com神奇的丝瓜教材分析丝瓜居然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它们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似乎丝瓜是有“思想”的。正如文题所说,不愧为“神奇的丝瓜”。 作者抓住“神奇”,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展现丝瓜生长过程。一是展现心灵感受的轨迹。两条线索交错行进,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浑然一体。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2.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 3.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在观察
2、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丝瓜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引入。大家见过丝瓜吗?说说自己见到过的丝瓜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见到过的丝瓜。(学生交流:平凡、普通等)2、师:看来大家对丝瓜都不陌生。丝瓜原产于南洋,明代引种到我国,成为人们常吃的蔬菜。可在季羡林先生笔下,丝瓜却是“神奇”的。今天我们
3、就来见识一下神奇的西瓜。3、【板题:18、神奇的丝瓜】4、简介作者季羡林。(指名读课文链接)二、设疑 大家读了课题可能会产生哪些疑问呢?预设:(1)丝瓜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 xiaoxue.xuekeedu.com(2)文章是怎样描写丝瓜的神奇呢?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文,读通读顺。体会新字新词的的读法和用法如:你认为哪些生字在书写和读音上需要提醒大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并提示如:你通过自学已经理解了那些新词的意思和用法? 2、抽读,检查读文和生字认识情况,相机指导。出示小黑板(或卡片、课件等),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抽读、齐读、赛读
4、。字音:篱笆字形:凸(强调笔顺)词语:夸大之词杞人忧天难以置信百思不得其解兴致勃勃余晖悻悻然情不自禁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4、说说文章主要内容。(同桌或全班)丝瓜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它们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似乎丝瓜是有“思想”的。正如文题所说,不愧为“神奇的丝瓜”。四、作业完成语文课堂练习中相关内容。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一)温故导入、明确问题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神奇的丝瓜》这一课。回忆一
5、下上节课我们提出的主要问题?1、丝瓜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2、文章是怎样描写丝瓜的神奇呢?(二)潜心批注、自读探究1、自探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画出能表明丝瓜神奇的语句,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并从文中找出作者对丝瓜认识变化的词句,想想从这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什么,批注在句子旁边。2、学生自学,教师查看学情,注意关注特困生自学。二、解疑合探 xiaoxue.xuekeedu.com(一)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教学资源)(二)班级交流。A、理清脉络,理解“神奇” 1、指名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2、抓住重点句子,了解丝瓜的
6、神奇。(具体交流5---8段内容) 丝瓜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 3、体会情感,体会丝瓜的神奇。(1)交流勾画出的描写作者对丝瓜认识变化的词句,读后说说自己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我真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份重量,会从楼上坠下来,落到地上。”“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四五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承受得了呢?我又担心起来。”“总有一天,它越来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下来,一起坠到地上。”“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我仿佛觉得这可丝瓜有了思想,它能思考问题,而且还有思想。”文中突出
7、了引导学生找这些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随意惊奇担心担心担心大吃一惊百思不得解等来体会丝瓜的神奇之处。 ⑵画一条曲线来展示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并说出理由。提示:随着丝瓜的生长,作者的感情跃动越来越强烈,丝瓜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作者的心。 ⑶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自己的担心呢?提示:丝瓜的神奇就是通过作者的担心一步步引出来的,作者越担心,丝瓜也就越神奇。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4)(学生个别朗读几次担心的句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