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16153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7
《浅谈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姓名:田飞电话:18943156829邮箱:wys7219@163.com【摘要】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带来了空前的发展空间,但我国的视觉传达设计兴起较晚,而且其教学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不完善,培养出的设计人才一时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所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必然要创新,要以创新带动创作,以创作促进教学。一、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VisualCommunicationDesign)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设计师将思想、情感、和概念转变为视觉符号形式的过程,而对接受者来说则是个相反的过程。“视觉传达设计”一词于本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而正式形成于60年代,视觉传达设计在过去可称商业美术或印刷美术设计,当影视等新影像技术被应用于信息传达领域之后,才改为视觉传达设计。在西方,有时也称之为信息设计(ImformationDesign)。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导向设计、影视设计等。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一批能站在时代前沿,适应社会发展,正确传达信息并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视觉传达设计师。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商品经济不断繁荣,视觉传达专业悄然兴起,并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了设计院系。但是由于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视觉传达设计没有很多人了解,在较短时期内发展起来的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必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致使一些视觉传达设计的从业人员眼高手低,尽管他们有一定的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际上适应社会需求的动手能力较差,而社会的发展急需具有综合素质的设计人才。可见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进步、市场发展的需要,要想培养出具有现代观念、创新能力的设计师就必须把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创新重视起来,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改革,鉴于时代的要求与视觉传达设计本质的要求,以创新为前提充分准确地传达信息进行创作,以创作带动教学。“创新”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要求我们的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从构思到设计,到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不单要有过硬的能力和技术,他们还要有自己的艺术思维,能够成为业务能力强,具备高素质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因此说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陈旧教育模式阻隔了学生与社会、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学生得不到及时的实践锻炼,使学生在就业后要经过一个相对漫长适应阶段、转型时期,所以教学的创新在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创新的具体内容(一)教学理念的创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书本为依据、为基础,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教授学生。而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与时代紧密联系,引领时代潮流的学科,往往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过时,而当学这些知识的学生经过大学的几年学习毕业,走向社会,必然会出现与时下最流行的设计思维与技术脱轨的现象,又何谈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设计灵感来自于对信息的积累,信息的积累主要来源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所以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学生,其教育就要从创新入手,要有创新的教育理念,除了不断的更换课本,选择与时俱进的教材外,还要敞开校门,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设计公司,了解时下设计动态,把最新的设计思潮、最新的设计观念,最新的技术带回课堂。在学校与社会间、学生与设计公司间、建立互动紧密联系,是避免脱轨的好办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措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强调自主学习和非结构化学习,就必须减少固定的课堂学习时间,增加社会实践课程,强化自主性、实践性、体验性学习。也可以通过假期课堂,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所,通过不同的形式,向社会学习,向不同文化背景与经历的人学习。学生作为探索者参与项目或教师的学术研究,使学生增长工作经验。把单纯的课堂学习变为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独立的学习者。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走向市场、学以致用。视觉传达教育就要切实改变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换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实现课程社会化和实用化,使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课程、设计课程与现实社会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加强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激发促进学生智能结构的整体发展,走产学研教学改革的新路。(二)教学内容的创新1、确定教学大纲,教学具有针对性要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其教学大纲就要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突出对创新、创作及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块的设计中,要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创作能力的培养,加强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教学,在低年级就增设软件课程,让学生及早接触、及早掌握;增加实践课程,并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教学和实践学习,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和独立创作的创新意识,从而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2、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拓展性 所谓整合教学内容,即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结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并将相关知识、技能、职业情感(态度)等内容进行科学整合,最终形成综合化的课程。使课程内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用节省下来的课时,增加新的学习内容。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杂学,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比较广泛,从“构思”到“成品”,其过程必然要涉及技术、材料等诸多手段和媒介。优秀的设计师必然需要掌握材料、市场营销、传播、消费心理、法律法规、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而国内近些年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通常较为重视从创意、思维、图形、编排等视觉语言的训练,而忽略对其他有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如:在课程安排上排满了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版式设计等以美术设计为主的课程,却没有广告概论、市场营销、广告法规等理论课程。这样造成学生相应知识匮乏、 作品缺乏深度和完整性,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势必要强化材料、市场营销、传播、消费心理、法律法规等课程的教学,拓展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以培养更优秀的设计人才。(三)教学模式的创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所有教学活动都在课堂内完成,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方式,。而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是在充分传达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是应该以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体的创作,所以应该改变单纯在课堂上教学的模式,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增加交流与实践环节,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走出教室,把学生从课堂带入专业的设计公司,进入真正的设计流程,使学生真正应用所学知识,按客户要求进行创作,并参与各种比赛、投标,在实战中应用所学积累知识,以全新的设计理念、设计观点、创作全新的设计作品,学而用之服务于社会。现在的设计院校里的老师多数来自学校,只有理论没有实践。而真正懂设计的人在公司不在学校,所以我们可以聘请那些有市场经验的人当客座教师,有针对的进行授课,展开师资和课程方面的校企合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能为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对真实课题的设计,既掌握了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又使自己的设计思想得以施展和实现,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时激发创造展示欲,并建立相应的人脉关系网络,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缺乏创新,大多是“老师课上教,学生课下做”的原始教学方式,创作题目是虚拟的,其作品也是脱离实际的创作。这使得设计课教学被束缚在一种与社会孤立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知识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这怎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作能力的学生。所以必须对教育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创新!教学上我们要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方法实施教学,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如:设计课上学生创作所需要的资料不便携带,必要时教师可深入寝室进行指导;在教学中,将实践内容引入课堂,例如标志设计教学,教师要多方面多渠道的收集标志征集启示,然后作为创作题目,按征集要求去创作,之后鼓励并指导学生投稿,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创新、创作热情;学生作品的点评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座谈方式进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又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单要充分掌握教学内容、新的设计手段,还要时刻与时代接轨、与社会接轨;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艺术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掌握相关的技术,深入社会、接触客户,积极创作新作品。同时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以进行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还要熟练掌握相应的设计软件,能得心应手的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积极的带领学生投入到真枪实弹的设计比赛、作品征集中去,以创作来带动教学。从教师的创作与教学的关系上看,教师的创作水平越高,影响力越大,教学的号召力就越强,教学的有效性就越显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专业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事。学生专业创造水平的提高和专业文化素养的加深都离不开教师的熏陶和帮助,而教师如果真有作品,真有见地,真有影响,那么也会增强学生专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近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水平。总之,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就需要改革,就需要创新。参考文献:《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李砚祖,芦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陈时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平面广告设计课的教学定位》,孙明,美苑,2000 《设计基础课教学与创新型设计人才的培养》,任立红,李亦文.,美苑,200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