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13358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7
《2011“华约”自主招生试题(语文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华约”自主招生试题(语文卷)一 现代文阅读(甲)哥本哈根精神杨福家(1936- ),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文选自黎先耀主编《科学随笔经典》,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一什么是哥本哈根精神?正像玻尔的互补原理一样,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玻尔的挚友、著名的物理学家罗森菲耳德对哥本哈根精神的定义是:完全自由的判断与讨论的美德。英国科学记者克劳瑟认为:“哥本哈根精神是玻尔思想的一种表达,它既具有不可超越的想像力,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完整的智慧鉴赏能力,它能无比迅速地领悟任何新思想的关键和价值。”澳大利亚物理杂志的编辑罗伯逊的看法是:“哥本哈根
2、精神或许可以很好地被表征为玻尔给人的一种鼓舞和指导,它与聚集在周围的青年物理学家的才华相结合,体现了领袖与群众的互补关系。”“玻尔依靠他的洞察力和鼓舞力量,把他周围的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传记作家穆尔则认为,哥本哈根精神是“高度的智力活动、大胆的涉险精神、深奥的研究内容与快活的乐天主义的混合物”。传记作家穆尔则认为,哥本哈根精神是“高度的智力活动、大胆的涉险精神、深奥的研究内容与快活的乐天主义的混合物”。可以认为,哥本哈根精神的核心,是在玻尔创导下形成的“平等、自由地讨论和相互紧密地合作的浓厚的学术气氛”。二抽象的定义与具体的例子总是互为补充的。下面让
3、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1922年6月,玻尔应邀赴德国格廷根讲学,德国一些著名的学者都前来听讲,盛况空前(后被称为“玻尔节”)。当时年仅20岁的大学生海森堡①,也随其导师索末菲从慕尼黑专程赶来聆听玻尔的演说。在玻尔的每次演讲未了,照例总有一段时间供大家讨论、提问。有一次,那位在大学里只读了4个学期的海森堡,对玻尔的一些看法提出了强烈的异议。玻尔一眼就看出,这些异议是经过仔细研究后提出来的,于是,这位在当时已享盛名的教授,在当天下午就邀请海森堡到附近山区散步,以便能对问题作深入讨论。在讨论中,玻尔既肯定海森堡的很多想法,又十分坦率地谈了自己的认识过程,还承认“
4、我今天上午说得不够小心”,既讨论科学,又谈家常,使人感到十分亲切。最后,玻尔邀请海森堡到哥本哈根工作一段时间。海森堡后来回忆说:“这是我记得起的、对近代原子理论的物理内容和哲学问题所进行的第一次最为透彻的讨论,它显然对我今后的科学生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我真正的科学生涯是从这次散步开始的。”玻尔则认为,他到格廷根讲学的最大收获是第一次遇到了两位有才华的青年人——海森堡和泡利②。海森堡接受邀请于1924年来到丹麦。不久,玻尔就陪他到哥本哈根北部小城旅行,欣赏丹麦西兰岛的优美风景。甘霖豌豆整理,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与刚从大学毕业的海森堡一起,背着小包
5、,睡在小客栈里,从政治、地理讨论到哲学、物理。这就是玻尔研究所内师生关系的生动写照、“哥本哈根精神”的具体体现。玻尔靠了非凡的直觉能力,在1921年,量子力学建立之前,甚至更为惊人的,是在泡利提出不相容原理(1925年)之前,就用原子的量子论解释了元素周期表,预告第72号元素的存在。玻尔曾自信地说过:“我们必须期望第11个电子(钠)跑到第三个轨道上去。”可是,索末菲的学生、比海森堡大一岁的泡利,一点也不喜欢这种牵强的解释。他用了有两个惊叹号的句子加以批注:“你从光谱得出的结论一点也没有道理啊!!”泡利对玻尔的批评不讲情面,但是,玻尔却能“认真地对待这种含蓄的
6、批评,决不因为受到挖苦而气馁”(罗森菲耳德语)。泡利的可贵之处就是敢于提出非常尖锐的批评,他后来成了近代物理学中最著名的评论家。他不管你有没有名望,都毫不客气地进行批评,有时甚至挖苦、讽刺,态度粗暴。海森堡曾说:“不知多少次,他(泡利)骂我‘你这个笨蛋’或者类似的话,这对我很有帮助。可是,我们总是好朋友,我们相互批评,从不见怪。”这个泡利,就是海森堡终身的朋友和科学上的批评者。在玻尔的邀请下,泡利在玻尔访问格廷根后就来到哥本哈根。玻尔让他评论研究所的各项工作,并高度评价泡利的作用,不管大事小事,总要去找泡利聊一聊。虽然研究所里很多人都怕泡利,但是,逐渐地,大
7、家都开始珍视泡利的批评。甚至在泡利离开哥本哈根之后,他的每次来信都被看做是一件大事,在所内广为传阅。无疑地,玻尔、海森堡、泡利之间的合作对量子力学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甘霖豌豆整理,正是他们,形成了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1939年,哈恩发现裂变现象不久,玻尔就到美国去了。在那里,他与惠勒合作研究裂变理论。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占天然铀0.7%的铀235能在热中子作用下引起裂变。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为了从实验上加以证实,玻尔跑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去找费米,恰巧费米不在,但遇到了一位名叫赫·安德森的研究生。对于这样一位“纤细而恬静,还像孩子刚要成年时那么纤
8、弱”(费米夫人语)的青年人,玻尔却能耐心地、不厌其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