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

ID:12507326

大小:4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17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_第1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_第2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_第3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_第4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理论反思   自“重写文学史”提出以来,文学史书写成为一股持续不断的热潮,其中又以新世紀以来的书写最盛。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为一种不断生长的学科,它的“重写”既是自身生长的需要,又合乎新时代的编史潮流

2、。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新世纪以来出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已有百余部之多,因此,从整体上对这百余部的文学史进行理论反思是有必要的。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该如何命名?   众所周知,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并非生来如此的概念,对现代文学的命名首先是“新文学”,而当代文学原来被称为“新中国文学”或“建国以来的文学”。因为秉承社会进化论的观念,“新文学”之“新”让位于新中国之后的文学,因此才有“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命名,并作为学科的概念一直保留下来。然而,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出现一些新的命名方式,不同的文学史命名成为新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一种特别现象。这既表现出它

3、持续探索与建构的姿态,也间接地暴露出它内在的焦虑。   第一种命名方式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提法1985年由黄子平、陈平原与钱理群提出,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孔范今、黄修己、顾彬、严家炎等人都直接以它为文学史命名①。在很长的时间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几乎是文学史家最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有大量的研究著作以此为名。毫不夸张地说,在某个时间段,它大有取代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传统命名的趋势。然而,在近年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提法已经后续乏力。近几年来的文学史著作,已经很少以此来命名,即便有其叙述的范围也一般圈定在“二十世纪”之内。“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局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多地显

4、现出来,“现代”“启蒙”的概念无法顾及“非现代”“非启蒙”的文学,“二十世纪”的界定在新世纪以来也遭遇了难以克服的困境。尽管“二十世纪”不是一个物理时间,但对于无限生长的当代文学,它已经不能有力地概括新世纪以来的文学了,这是它最明显的缺陷。   第二种命名方式是“中国现代文学”②。所谓“中国现代文学”,其实已经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现代与当代的时间范畴,指“五四”以来具有现代性质、现代意义的中国新文学,“现代”是这百年文学的基本性质,文学现代化也用以表述这百年文学的进程。如朱栋霖等人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所述,“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

5、③。在杨春时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中,引入了现代性理论,认为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的反映。可以说,以“现代”为核心的“中国现代文学”,既突出了百年中国文学的最主要特征,并构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学体系。与此同时,“中国现代文学”取消“当代文学”的命名,似乎解决了一个尴尬的问题:现代文学只有30年,当代文学却可以无限延伸,以“现代”来统称这百年的文学历程,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然而,这一命名也同样存在缺陷。如果说“现代”是区别于古代而言,那么,当我们引入“现代”与“后现代”“非现代”的概念时,“中国现代文学”如何包含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文学?又如何面对“非现代”文学?这是它必须面对

6、的问题。   第三种命名方式是“现代中国文学”。朱德发提出了“现代中国文学”④的概念,并加以阐释。他认为,“现代中国”和“中国现代”不仅仅是语序上的颠倒,它们是从不同的视野和阶位来判定“文学史”。后者主要指涉中国的现代文学史,着重突现其现代性,即中国现代性的文学史或中国新文学史,那些非现代性或非“新”的文学并不包括在内;前者不是着眼于“现代文学”,只是规范现代性的文学,首先放眼于“现代中国”的文学。“现代中国”与“古代中国”相对应,是从“现代中国”的大视野来审视文学,即凡是“现代中国”历史时期生成的文学都是研究的对象,不管是否具有现代性,也不管是哪个民族的文学,只要属于“现代中国”这

7、个大家庭的文学,都应平等对待、合理排位。⑤“现代中国文学”的提法有效避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百年中国文学”在时间上的尴尬;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包容通俗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台港澳文学以及旧体形式文学,确认了“非主流文学”入史的合法性,并扩大了学科的研究范围。这一文学史理论,在朱德发与魏建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学通鉴》中得到了较好的实践。它以“人的文学”为核心,梳理并评判现代中国以来的文学,不论民族与地区、雅俗与新旧。周晓明也是“现代中国文学”的积极建构者,他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